10多年前的我, 還是個在新竹北漂的青年, 當時竹北重劃區才剛開始要起來而已.
那時候的新竹竹北某些地方的物價, 甚至比當時的台北還要貴.(真的很嚇人)
以當年剛退伍的我,新竹園區的社會新鮮人薪水起薪大概落在3萬~3萬2之間.
這聽起來還不錯對吧. 但當時在新竹套房的租金一個月要7K, 加上基本生活開銷
大概也是落在7K~10K, 上班通勤及假日回中南部交通費大約7K, 這還沒加上娛樂
及購物的花費, 所以基本上我就是個標準的月光族. 但當時的我還是想辦法的強迫
自己每個月儲蓄5K用來投資股票. 而後在工作了兩年升上了副課長,
薪水也來到了4萬的水位, 但儲蓄依然只能存下5K~10k. 當年的股市也來
到了景氣的最高"加權指數接近萬點". 我印象很深刻當時比我小一兩歲的女同事,
在前幾年買兩張100多塊的鴻海,而那一年鴻海在開股東會前, 股價來到了歷史新
高300塊, 女同事當時興奮的一直在考慮是不是要賣掉鴻海拿去買台車來開.
(如果當時她真的去買車就好了), 但人性是貪婪的,
當人把股票的價值換成現實等值的商品, 人類的貪婪一面就會悄悄地跑出來.
60萬在當時只能買輛國產車, 但如果鴻海如果繼續漲上去到500甚至是600,
在漲一倍的話那是不是就能換更好的進口車了. 但是沒有如果,
後面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猜的到, 因為後來2008的金融海嘯來襲,
女同事最後連台國產車也買不起了.
 
那我呢? 那時候的我在做什麼? 手邊的資金我記得只有10來萬買了些雞蛋水餃股,
資金怎麼那麼少的原因是, 因為當兵之前的積蓄, 加上第一年工作的儲蓄. 都在我
工作第一年的時候破產了, 因為那時的我急著想要賺大錢, 所以我選擇了以小搏大
的權證. 為什麼是權證呢? 因為在大學的時候, 我跟熱愛股票的同學一起研究個股,
各種投資工具, 有一次我們在一檔股票權證上, 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賺了10倍.
因為有以前這樣美好的經驗, 這次我還想重複上次的經驗, 於是我重壓了這檔讓我
當初賺10倍的股票權證. (現在已下市)
然而期望的財富自由沒有到來, 反倒是破產又來敲門了. 大家可能覺得怎麼這麼慘.
但因為那是我的人生第二次財富歸零, 而當時還有工作也沒有負債.
相較於第一次的人生破產在大三的時候(下次有空再開一章節來說明),
足足經歷了半年才走出來. 而這次的低潮只花了大概一週時間, 我就走出來了.
因為我還有工作, 大不了重新再來過一次就好了.
(這也是讓我死不認輸吃龜苓膏的原因)
那2008年的金融海嘯我有受傷嗎? 老實說並沒有, 因為我提前就讓自己爆掉了.
而後面一年存的錢也因為2007年底結婚, 所以都賣掉持股拿去拍婚紗,
跟去日本北海道蜜月旅行了. 話說當年台灣旅遊日本線的天禧旅行社真的不錯.
後來倒掉真的可惜了.(有興趣的可以去谷歌一下當初天禧老闆的新聞).
不然我想現在國內的日本線旅行第一名應該還是它.
說了這麼多重點到底是什麼:
  • 投資要提早開始, 越早越好. 因為你的本金小, 失敗了可以很快地就爬起來.
  • 投資在初心者時期, 千萬別擴張信用別借錢投資, 因為負債了,要從地獄爬出來那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這個心路歷程建議可以去看快樂大的爬出地獄過程.
  • 投資不要重倉在單一標的上, 這個我之後會自己打臉我自己, 但我還是希望給大家正確的觀念, 不要把全部身家都歐印在單一標的上. 因為這樣的重倉法賺的時候賺很快沒錯, 但是不管你賺了多少次, 只要一次的失敗你就歸零了. 像今年的空頭行情那就真的會很痛苦, 個股腰斬, 膝蓋斬的比比皆是.
 
疑? 那文章開頭的夢想圖這麼LOW的梗是放怎麼回事的?
是的, 我把真正的重點放在文章的最後, 如果沒有耐心的朋友就不會看到最後了.
在我回到中南部重新生活(這個之後再補一章,越欠越多章), 我財富自由的起點,
就是一張 "想像你未來10年後的夢想圖" ,
這是我從"秘密","宇宙吸引力法則","與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結合而來的結果.
你要去想像, 甚至是幻想, 10年後你想擁有什麼.
不管是名車,豪宅,名牌包,名錶,環遊世界....都好, 只要是你想要的
都把它們整合在一張圖片上, 印出來貼在牆上也好, 或是像我害羞會怕別人看到,
我就把它做成一張電腦桌布, 每天開機我就會看到我的夢想清單畫面,
這讓我在走向財富自由的過程中, 無時無刻的提醒自己.
上面是我想要擁有的東西, 我要怎麼做才能擁有它們 ?
如果我懶惰了, 開機看到夢想圖後就會變鞭策我繼續努力, 所以夢想圖很重要,
它是一種暗示, 它會在你腦海深處去驅動, 使你每天的行動慢慢地往夢想邁進.
這一路來我一直在尋找各種方法,不管是網路,ptt,mobile01,或是理財書籍上面,
任何能學得我都學, 能看得我都看.就這樣一路大雜燴的摸索過來,
如果當年能有人提點, 也許我能少走很多彎路.
對了, 在這練習的10年中, 我看了不下1500本的財經相關書籍雜誌.
這個習慣現在還是一直維持著. 一開始沒錢就去圖書館借來看, 後面就大概每年
花在書籍上的錢都在4到6萬之間, 一本書才幾百塊, 但是你可能得到了
作者10多年的心得或是經驗來讓你成長, 這真的是最划算的投資.
今天講古就先講到這了, 之後再來慢慢聊後面的成長過程.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剛從職場裡離開的時候, 如果要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擔心什麼呢? 儲蓄是否真的能持續穩定地產生被動收入來提供生活所需的資金.

那為什麼要在這麼年輕的時候選擇離開百萬年薪的工作崗位?

所以我提前測試了兩年, 再不動用薪水的狀況下, 被動收入是否能COVER生活支出.

得到的答案是沒問題的, 雖然那兩年股市隨著川普的推特在進行雲霄飛車.

所以在202003離開了前東家,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台灣疫情3月股災爆發前.

可以說我運氣真的很好, 一下場就遇到歷史從沒出現過的美國股市連續融斷,

使我的投資組合大大的縮水. 好在我有方案B的計畫, 離開職場後我在陸續的一個半月內

把金融保險業的四張證照一次考齊, 而進入了國內大型集團XX人壽.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我不是選擇了退休, 幹嘛要再進保險業賺錢.

這邊容我解釋一下.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背景不同, 在我這純樸的鄉下,

一家之主如果不上班待在家, 是會被鄰居閒言閒語關心的.

當然我是可以不在意別人的閒言閒語, 但我的家人父母,小孩,

我還是希望當鄰居問起時, 我能有個職業讓他們能答覆對方.

再則我當時也想檢視整個家庭的保險規劃是否有遺漏, 加上保險業上班的彈性空間.

自然我就能很自由的運用. 也順便體驗一下網路上所謂的保險黑暗面.

剛進保險業前期, 就是密集的上課培訓, 講真的一開始還覺得培訓制度真的不錯.

但到後來實際上市場實戰, 所面對的就是現實無限殘酷打擊.

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攪局, 對那時期的入行新人真的太不友善了.

那對我來說影響大嗎? 老實說我自己覺得無所謂.

因為我不是想進保險業賺錢, 我只是想健檢自己的家庭保單是否齊全.

所以基本上我沒有在主動跑客戶或是聯繫客戶的, 偶而陪同事一起跑一下客戶而已.

就算跑客戶我也是跟客戶閒聊從不推銷保險商品, 除非客戶對自己的保單有疑問需要健檢.

不然我從不跟客戶談論保險商品, 更甚至客戶有保險需求但預算有限,

我會請客戶找比較便宜的同業購買保障更好的方案. 因為我這家保費就是貴.

就這樣無為而治, 第一年績效還能入選全國新人前200名內獲得公司新鑽新人獎, 自己也覺得真神奇.

而第二年因為待了一年時間覺得想學的該學的都差不多了, 在要離開時候又獲得業績創新獎.

就這樣因為組織的人情壓力又多待了一年, 不過這半年一直想離開讓自己早上時間能更自由的運用.

每天浪費2個多小時的早會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真心覺得浪費時間,

所以早會開完, 基本上就是安排去哪裡玩或是找星巴克喝咖啡看書.

在過一陣子等把手頭的客戶確診理賠件處理完成後,就往下一個學習前進

目前是規劃進房仲業學習我想知道的事情. 到時候再來分享房仲的辛酸史吧.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這本書後我辭職了!【辭職就好了!減速生活,給窮忙族的樂活提案】 | Hey Mercy image

是的, 我辭職了. 為什麼呢? 套句  喬.杜明桂,薇琪.魯賓  所說的:

要錢還是要命.

 

在2017年初某天的上班作業中, 因為作業需要蹲著去操作.

我突然發現我的左膝無法蹲下去而且疼痛異常,

強忍著疼痛把工作做完.下班後就去看骨科醫生

(一開始還遇到蒙古大夫), X光檢查骨頭正常無異狀.

就當一般肌腱發炎開開消炎止痛藥就打發回家了.

但是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並無改善.

於是又掛了大醫院的骨科醫生,

順便提及這幾年一直覺得肩頸痠痛睡眠不好一併檢查.

不檢查還好, 一檢查發現我的頸椎6-7節已退化,

才會造成壓迫左手臂持續的痠麻無力.

但是左膝的問題還是檢查不出來,

醫生建議我去照MRI才會比較清楚,

但那時該醫院有買設備尚未組裝,

所以並無法使用. 我只能透過關係安排到別家大型醫院做MRI.

果然一做就找到原因了, 原來是我左膝的前十字韌帶幾乎快全斷了,

加上半月板破裂. 頸椎跟左膝的工作傷害,

如果要透過手術治療加上復健最少要花上一年的時間.

而這一年時間幾乎都要家人的照顧, 但我不想增加家人的負擔.

所以醫生叫我自已評估, 加上脖子的神經束很密集,

手術後多少有風險跟損傷機率.

於是我一直找資料跟收集文獻跟個案來評判優劣, 持續的與醫生討論.

最後的結論是, 改善生活作息及離開勞力密集的工作傷害場所,

透過持續的復健來改善. 這讓我在2017的時候回頭檢視

這些年來的投資績效, 以及當初為了錢多而選擇進入化工業.

入職前給自己的期許10年後能累積足夠資產來產生被動收入,

讓自己的工作選擇彈性能更多.

因為待的職場環境其實是很高風險的致癌場所,

從我入職到離開前後就6個人陸續罹癌治療跟離開.

加上自己因為輪班作息的不正常, 身體早處於亞健康狀態.

從入職到離開職場, 總共住院開刀了三次.

每次住院時一直想著的事, 就是下一個會輪到我嗎?

終於在2017年最後一次住院出院後.

跟公司請了復健休養的長假, 也趁機出國旅行健走來當復健.

在持續的生活調適跟復健下,我的頸椎跟膝蓋情況逐漸好轉,

我就知道自己已經回不去那種輪班生活了.

也嘗試跟主管討論調到常日工作嚐試,

但也因為病情還在持續復健回復中.

加上常日工作量又比輪班工作負荷更重.

讓病情持續反覆無法一直改善. 最終還是決定在2020離開職場.

靠股票市場的被動收入及比較不用勞動的業務工作兼職來生活看看.

持續漫長的復健之路, 兩年後的現在至少我很慶幸當初做的決定.

膝蓋的部分持續的超慢跑復健, 自我評估有回復大約7成的運動能力.

現在每個月的月跑量能到80-100公里.

頸椎的部分就只能透過姿勢調整改善,退化部分無法復原,

但透過持續運動至少減緩壓迫的不適感. 

而這兩年股市的驚滔駭浪, 就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容我下次興起時在聊吧.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退休後生活無憂?50歲之後就要準備「退休四寶」!- 金銀島

如標題所言, 是的我退休了,經過兩年的疫情影響. 在疫苗問世後,

各國終於走向了開放與病毒共存之路了.

而在兩年前因為身體健康的因素, 而決定離開職場的我.

在疫情肆虐的這兩年生活過得真是苦悶.

近期無意間因為PODCAST高年級不打烊而知道了嫺人好日子,

看到了嫺人的分享, 頓時讓我想起十年前我的BLOG夢.

於是打開痞客邦進入, 才知道十年前的紀錄還在.

讓我興起繼續在上面記錄之前錯過的空白與未來點滴.

也想把十年來的努力做一下回顧. 當然也是為了現在的退休生活做紀錄.

就讓我們等著瞧!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不必學,就能輕鬆賺 

 

繼上一本

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

 

作者又出了第二本作品,談的還是ETF50(台灣50)。

如果第一本沒買的朋友建議可以直接買第二本。

因為裡面大約都三分之一與第一本相同的觀念內容

如第一本有買的朋友建議可以在書局翻翻即可!

以下為本書的目錄大綱:

第一單元  觀念建立篇
01 判斷、紀律、人性
02 投資和投機
03 理財專家和理財專員
04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05 工作是正餐,理財是附餐
06 打敗通貨膨脹率,就及格了
07 釣魚和抓猴
08 把投資賺來的錢拿去花掉
09 複利效果只是數學模型
10 投資何苦太焦慮
11 危機入市,知易行難
12 賈伯斯與比爾‧蓋茲
13 如果投資也有GPS
14 內線交易和掏空案
15 股票上市,對誰最有利?
16 奪命金
17 懶惰其實是美德
18 投資的最高境界是「不交易」
19 交易成本知多少?
20 母雞、雞蛋與籃子

第二單元  實務加強篇
21 變盤、轉折、關卡
22 一年應該出手幾次?
23 行情不能預測,只能假設
24 財務報表是過去式
25 除法的陷阱
26 董事長、財務長和會計師
27 這世界,美國說了算
28 利多利空,外資決定
29 絕對低價和相對低價
30 忘記當初買進的價格
31 佳德和其他糕餅店
32 星光大道的歌手
33 真的有無風險投資嗎?

第三單元  媒體迷思篇
34 資訊爆炸的時代
35 電視小心看,報紙反著看
36 向57、58台致敬
37 這個泛股票化的社會
38 電視節目的真相
39 真是難為了受訪人
40 經典廢話大集合
41 雜誌的置入性行銷
42 如何閱讀理財書籍?
43 巴菲特真的是股神嗎?

第四單元  多元投資篇
44 資產配置其實是神話
45 追求夢想,不是追求享受
46 別奢望有保本的商品
47 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48 定時定額是最好的方法嗎?
49 你有玩期貨的基因嗎?
50 權證是小資男女的樂透
51 連動債就是國王的新衣
52 我的網拍經驗
53 有多少錢才敢退休?
54 以防萬一的金融清單
55 不要什麼都當作投資

第五單元 ETF推薦篇
56 ETF : Earnings of Top Fool
57 湯姆‧克魯斯和湯姆‧漢克斯
58 大家都瞧不起「台灣50」
59 2330=0050
60 這種績效,我已滿意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

 

如果你只是想要比定存好個2~3倍的利息來對抗通膨

如果你長期以來投資股市都是虧損居多,長期被股市

大戶坑殺,每次飆股漲停沒你的份,買的股票卻常常

一買就套牢,一套就是天長與地久

那你真的要好好思考,每天努力花時間研究股票做功課

卻不一定能得到等值得回報,把時間拿來加班或兼差

實質的增加收入還比較實在吧!

或是像作者一樣,領悟到操作ETF50樂活的真理

 

享受低風險穩定報酬的投資回報

把時間花在更好的人生上不是很好嗎!

陪伴家人亦或是進修學習,都是最好的投資!

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傳授大家的ETF50懶人投資方法

可以分成長期與短期的兩種不同ETF50操作手法

我個人是比較推崇長期的作法,短線作法要時常進出

也不符合優閒樂活的投資!

就像林茂昌的用心於不交易:我的長線投資秘訣

用心於不交易:我的長線投資成功祕訣

 

把投資放長用心的思考優雅的操作

我相信其實很多人都早就知道買ETF50的好處

但真正去實際執行的人卻很少

 

因為人都會掉入想自我肯定的陷阱,認為自己挑股進場

的主動式操作,怎麼可能會比指數型的被動式操作績效差呢?

不過真正能贏過大盤指數報酬率的人,真的是很少

不相信的人可以到黃柏仁的上班族投資理財看看

我相信其實只要做好資產配置,按照操作規劃實際的進行

投資這條路上真的可以穩穩的賺!關於資產的配置

可以參考下面這本書: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16歲就能懂、26歲就置產的投資祕訣

 

不懂技術面、基本面,也沒有可靠的消息面,

只要閉著眼睛隨便買、隨便賣?

不用看報章雜誌、財經新聞,不用找理財專員、投顧老師,
也不用迷信基金經理人?

沒錯,只要照著做,你的獲利也能輕鬆勝過18%!
而且只要買一支股票就夠了!

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讓你隨便買、隨便賣,永遠不怕追高殺低?
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讓你輕鬆投資、穩健獲利,樂享悠閒生活?
有的!現在就翻開本書!年獲利勝過18%的投資方程式就在其中!

特別附錄【七種症狀,診斷你的投資毛病】
1.大盤上漲,你買的股票卻不漲,甚至還往下跌?

2.沒有時間研究基本面,只好到處聽明牌,結果卻住套房?
3.股票一賣掉就漲,追又不敢追;股票一買進就跌,只好一路攤平,攤到躺平?
4.常常賺了一點就跑,跌了又捨不得賣,結果抱了滿手的套牢股。
5.堅信選股不選市,結果總是買了電子股漲金融股,買了金融股漲傳產股?
6.市面上投資理財的書,你都很認真看了,卻還是賺不到錢,甚至還賠錢?
7.覺得投資很專業,最好還是聽專家的話,但不管專家怎麼說,你還是霧煞煞?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症狀,恭喜你!本書就是你的解藥。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NEY

  從MOBILE01投資理財版看到謝小花大大的分享文,覺得寫的很不錯所以轉載與大家分享。

 

我67年次,一千萬這個數字可能對高收入者或大戶沒什麼,可是對一個月夫妻收入近八萬的家庭(兩大一小)來說,已經是筆不小的數字了。歸納一些自己投資的過程和經驗,相信應該可以對跟我一樣是小散戶、領普通死薪水的投資朋友一些觀念上的小小幫助。


一、 要及早儲蓄和投資,所有可運用的錢都是慢慢存起來才有的,有本以後再加以運用,所以如果這點做不到的話,後續如何理財都不用談了。年紀輕一點開始儲蓄和投資,將會有非常大的優勢,一般人想要投資理財卻又有錯誤的想法,以為一定要薪水高到一個程度才能理財,卻不知根本的問題在收入扣除支出永遠沒有結餘以致無錢可理。

(一)、一般人都是2x歲開始工作,3x歲結婚生子,如果2x歲~3x歲這段黃金收入期間沒有先開始的話,將會浪費約寶貴的十年來累積經驗和資本。因為2x歲初入社會雖然錢賺得不多,但一人飽全家飽,除了生活費外,比較少必要支出(這邊不考慮學貸,雖然我以前學貸也有十多萬);但3x歲後從結婚開始到小孩子樣樣都是支出,雖然這時收入可能比2x歲多,但必要性支出也多了,扣除支出後的淨收入未必增加。所以2x歲時沒有存到足夠金額來支應3x歲的話,一旦3x歲時薪資成長幅度趕不上必要支出成長幅度的話,就會常覺得錢不夠用了。

(二)、再來,2x歲時開始投資的話,金額比較小,所以輸贏也比較沒有壓力,這段時間可以一邊存錢一邊投資瞭解金融市場、各種商品的風險和循環。這段時間雖然賺賠金額比較小,可是得到的經驗卻是累積未來更大資本的基礎;如果3x歲才開始投資的話,一來沒有經驗,所以可能理專報個基金或隨便問一支明牌就買進了,二來3x歲時身邊的儲蓄重要性就比2x歲時大,比較不能承受大額的損失。

(三)、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一個人的收入、可分配所得就是那些,用來滿足一個需求勢必排擠到其它需求,人生及時享樂是很好,但若享樂過了頭,在3x歲後需要用錢時,才覺得左支右絀,那時就不能哭窮了。如果沒有體會到儲蓄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逐更高的薪水而伴隨更多的消費,將落入一個無止盡追逐薪水的循環。


二、 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最重要的除了投資時間點要危機入市(危機入市除了個人特質外,也可以經驗的累積來加以訓練)外,市面上各種股票、基金一卡車,選錯標的常讓人賺了指數賠了價差,甚至一套就是天長與地久。

(一)、投資最重要的是趨勢,多頭市場時阿貓阿狗的股票都會上漲,差別在漲多漲少;空頭市場時也別太冀望自己可挑到異軍突起的標的,因為大部份股票都會下跌,差別也是跌多跌少。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資金投入後賺錢固然很好,但要考量到如果方向看錯賠錢了,賠錢的標的是否能隨著指數的復甦再度回漲,這通常也是散戶投資人的致命傷。因此以上述兩點來說,要投資台股,國內ETF其實就是一項對散戶投資人很友善的投資工具,只要看對趨勢指數上漲就會賺錢,不需要再費心管漲什麼類股,因為買個股也不一定績效比大盤好,看錯趨勢套牢又不會停損的話,只要指數漲回也一定可以回本,真的是一般散戶投資人提高獲利率的好標的。

(二)、投資工具選擇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影響持有、加碼的信心。有經歷過金融風暴的投資人都感受過在崩盤最慘烈的時後,許多標的開盤價就是收盤價,如果當時欲投資之標的沒有讓人有足夠信心進場接刀建立大部位的話,將錯失底部翻漲獲利的機會。像是ETF(規模大、流動性夠為佳)這種與指數連動的金融商品,可以幫助投資人去除諸如:會不會倒、賺指數賠價差等方面的疑慮,對投資人在底部買進持有之信心有莫大的幫助。

(三)、另外要注意的是單一產業基金及單一國家基金雖然在多頭行情時爆發力驚人,但若在景氣循環高點時介入,崩盤後有可能長達數年或甚至更久的時間,基金淨值都無法回到當初的高點,中間即使全球景氣轉佳,此兩種基金有可能復甦力道偏弱,無法跟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以致淨值仍可能趴在地板上彈不起來,投資前需瞭解並審慎評估。2000年科技基金、2008年房地產和新能源基金及處於失落N年的日本基金是代表作。


三、 善用時間、耐心是必要的:許多投資人在買進一標的之後,都急於在短期內看到該標的物的價格往自己預期的方向上移動,若在心理可忍受的範圍或時間內價格移動的方向不如預期,便認為這標的是項失敗的投資,而有後續的處理動作。事實上市場價格往往在這些當初對它最有信心的投資人也放棄它的時後,開始展開波瀾壯闊的行情。

(一)、這項道理很簡單,如果投資人急於在一年內(甚至更短?)投資組合上漲50%,那他可能就必需在組合中納入較多的高風險部位,且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不太容許有太多犯錯的機會,不然獲利目標便無法達成,正因為如此,時間急促加上投資標的的高波動性,更加重心理上的操作壓力而容易做出錯誤決策。如果將投資時間拉長至3年、5年或10年,除了投資工具的選擇變多外,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不理會市場上短期的價格波動。

(二)、市場上一些成功的投資人,許多都是靠著時間複利去等待、去滾出來的,這部份就不多說了。等到能體會到時間是散戶最大的武器時,相信不管是資金或經驗都已經更上層樓了。


四、 穩定持續的報酬優於不確定性的暴起暴落:相信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慢慢的爬,還是會抵達目的地,兔子雖然很快,但橫衝亂撞的可能快到終點時掉到一個大窟窿裡。

(一)、有些人會問我說把錢拿去押一檔標的,押對個一次不就可以賺多少多少了嗎?我自己是認為這種重押的操作模式會變成一種習慣,也比較像是賭博,賭久了總會輸的,而穩健一點向前進,其實要多花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的久,況且資產在幾十萬或一兩百萬這樣子買法賠錢還可以容易用薪水存回來,等到資產成長到一定規模,賠掉的錢靠薪水要存很久時,就會知道每次重押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二)、不要覺得電視或雜誌上報導有些神人在金融市場賺了多少錢很厲害,就想跟著模仿採取高風險投資方式,事實上更多人只要受到一次金融重擊後就倒地不起了。


五、 融資和期貨不要玩:這應該就不用多說了,身邊玩這個而大賠的應該比比皆是(當然還是有大賺的神人,但畢竟就像樂透得主,是少數中少數),不要以為自己會是少數中的贏家。


六、 我的各個階段操作模式:有朋友會說,資產好少,手邊的錢去投資也賺不了多少,如果一次給我1,000萬,只要賺個10%就一百萬了,多好賺!?事實上如果資產沒有從10萬到100萬再到1,000萬慢慢累積(相信之後到更大的金額也一樣),中間一路參與金融市場,一步一步靠著儲蓄和投資來往上增加的話,直接給這個人一千萬去操作,有極大的機率會是賠錢收場,因為他少了這個累積過程中的操作經驗。本金10萬,如果賠了30%是賠3萬,可能一兩個月薪水就存回來;100萬賠30%是賠30萬,可能要幾個月到一兩年(因人收入而異)才存得回來;1000萬賠30%是賠300萬,就得存非常多年了(一般上班族而言)。

(一)、我記得在資產幾十萬的時後,都以高風險個股或國內外股基為主(現在個股已可改為ETF),這個時期投資有賠到的話,薪水可以容易的存回來、補回來。所以存錢還是以薪水為主,投資只是在摸清商品、市場和循環,不是要每個人對金融市場有多瞭解,而是想理財的人起碼對各商品的風險要有一定認識,例如不能把高收益債基金當做等同於定存認為是無風險商品。

(二)、資產累積到4、5百萬的時後,這時對市場應有一定熟悉度,對利率、匯率及各項經濟數據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和方向,已可不需依賴理專或報章雜誌等小道消息。全部買進風險性資產的話,一次看對行情,已經可以賺進百萬元;賠錢的話,金額亦相對變大,這時賠錢金額,要靠薪水再存回來,已經要一段時日了。所以記得我在這階段,開始研究一些每年預期報酬率5%~10%左右的商品,當然3~4%更保守的商品也在研究範圍,主要就是因為資產相對一年的薪水存款收入已經大很多了,賠錢的話要再靠薪水存回來,會浪費較多的時間成本。

(三)、資產累積到8百至千萬的時後,此時相對家庭年收,已拉開至相當距離,至此自然已不大可能仍依以前看好某趨勢或標的就全部金額買入的操作模式,而是依自己可承擔的比例投資風險性資產及防禦性資產,所以這時台幣存款、外幣、各式債基到股票等低風險至高風險資產會以經濟現況判斷及風險承受度依比例納入投資組合中。

(四)、各項資產買進時點:前述三小段可以看到隨著資產增加,開始做資產配置時,會將不同資產納入投資組合中,但這各資產納入的時間點,並不是在同一時間點完成的,景氣有循環,資產價格也會變動,所以在各項資產中必定有些資產會是屬於負相關或是反向關係,需利用各項資產在相對便宜時點建立部位,而這建立部位的過程中,等待是必要的條件,因為有些資產的便宜價格可能不是幾個禮拜或幾個月就等到的,可能一等就是一兩年甚至更久。

(五)、這一段的說明重點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除經驗之累積外,其資產必定隨著薪水及投資收益的累積而往上增長,到了某個階段甚有可能投資收益佔收入來源之一大部份,一開始可以依靠薪水收入來彌補虧損之操作模式必定隨著資產增值而改變,所以各階段的操作方法自然不會相同。但資產要增值到多大時開始資產配置,這完全因每個人薪水收入及風險承受度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每次均100%持有風險性資產,在每次看對方向的情況下資產均會增值許多,隨著資產越來越大,只要看錯一次,這次的失誤將會吃掉多次先前的獲利。


七、請敬畏市場,保持彈性: 市場千變萬化,過去讓人賺得退休金的標的未來不一定會重演,且有可能因為經濟變遷或景氣循環讓原本黃金標的變燙手山芋;而過去被棄如蔽屣的標的或市場也同樣可能鹹魚翻身。市場永遠是對的,且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別以為過去的歷史經驗都這樣,這次也100%一定是相同的情況,往往有經驗老手的慘敗,也都是因為他過去的經驗,不敵黑天鵝的出現。要決定一筆交易前,即使是自信滿滿,也請先想一下如果市場不是順著自己的判斷來發展的話,能否去承受。


八、結論: 

(一)、投資是條不歸路,賺錢的人因為找到方法而持續待在市場裡,期望資產繼續成長;賠錢的人則想找到這個方法而捨不得離開市場,期望脫離虧損開始賺錢。偏偏長期下來市場參與者中只有少數人是賺錢的,所以想要投資理財的人,至少要先知道市場不會是一個讓大家都成為暴發戶的地方。

(二)、儲蓄、簡單投資工具、耐心等待、穩健獲利,這四點是我從金融市場中所體會到,也應該是一般普羅大眾散戶投資人最容易辦到且花費成本最少、又能有較高機會獲利的方法。文中都沒有提到諸如技術分析或要對什麼產業多熟悉,這兩方面我也真的不是很懂,也不會花時間鑽研,頂多看看歷史價格。為什麼我不研究這兩項呢?因為:

1.一般人研究技術分析玩不過市場。

2.一般人研究產業嗅不到未來趨勢。

更不用說花在鑽研這些所下的時間成本了。當然,我這裡只敢說”一般人”,因為還是有神人級的大師的確靠技術分析或嗅到未來當紅產業賺到了大錢,但我都把這些神人歸類於樂透得主,是少之又少的。投資只問結果(賺錢OR賠錢),如果懂很多花俏的投資工具或是方法,又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但卻無法持續在金融市場中賺得到錢,相信這樣的結果不會是大家所要。

------------------------------------更新及補充-------------------------------------
(1)若有需要收藏或轉寄轉貼的,歡迎喔。

(2)小弟目的是要分享儲蓄和投資也可以存到一筆不小的金額,有大大問到有沒有包含不動產,這裡面提到的數字,都是夫妻倆邊存邊投資從零到有的總資產,靠存錢及投資金融市場有價證券賺的,所以一千萬的內容,全部都是存款、基金、股票、外幣的總和,是隨時可依市價變現台幣活存的。

(3)直到現在,我們(兩個人加總)的年薪約140萬,我月薪約45000(扣完雜七雜八後實領),我太太約35000(一樣扣完後),91年七月我剛上班時,月薪實領31000,我太太89年剛上班時35000(是的,十年如一日),那時後我們總共的年薪約100~110萬,所以我們只是普通上班族,薪水也都不高,只是我們的薪水約可以存50%~60%下來。

(4)另外,小弟比較好運,因家裡有房子可以住,所以不需要購屋。而至目前為止還沒有開車,預計明年現金購入一台國產車。

(5)有人會說如果過了2x~3x的黃金十年怎辦?我自己其實也有朋友到35了才口袋空空想學投資,我都跟他說晚開始總比不開始好,總比人老了退休以後拿到退休金才開始進場賠光光好...

(6)一些操作細節
小弟於88~89年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而89年大學畢業,91年退伍,這段時間至今歷經了兩次大空頭,包括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而網路泡沫那次因為從約93年4月sars過後金融市場開始全面復甦,因為那時小弟才開始工作不到兩年,自然本金不高,即使賺錢也都是小錢。一直到95~96年,就是積極存錢及瞭解市場和商品,這時夫妻資產約累積到三百多萬(95年1月結婚時資產260萬,這印像最深),後來首次嘗到一次豐厚的甜頭,在台股上賺到一百多萬(我主文裡有提到,我的操作模式第二階段),因這次的甜頭總資產於96年底增為五百萬。後來遇到97年金融海嘯,因資產有適時分散,因此又賠回去一百多萬,至97年底98年初總資產約四百萬。於97年下半年一路跌至98年初時,憑自己當時近十年的經驗加上當時的市場氣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將現金及所有風險較低資產變現,逢低對自己最熟悉的台股買進ETF,直至4100點全部買光所有資金,會挑ETF的原因在主文裡有提到。後來有幸遇到市場反轉,我也很耐得住性子,直到七八千點才首次分批處分,至今仍有相當部位的台股及其它風險性資產。
所以我總共大賺兩次,一次是95~96年的一百多萬,一次是98年初至今約....四百多萬,中間有賠一次一百多萬,而那兩次大賺,我的確都是用耐心等出來並需要有點經驗和勇氣的,這樣的獲利,並不是單純的用一年報酬率多少去推估這麼簡單就可算出,最主要還是要經驗、耐心及勇氣。
一般人看到這,會覺得在4000點左右把資金全下怎麼會是穩健?我認為我的穩健是指我只用現金(不借貸融資及期貨)買我熟悉的ETF及特定幾支股票,資金成長到一定部位後,我自會再去做資產配置,如果只是一味的要穩健而讓自己錯失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大買點,我想這也不是好的操作方法。

(7)另.....我學生時有買過聯電一張喔,93元買進,後來30多元賣出夠慘吧....呵...從此對電子股戒慎恐懼,那時還有買過太電(已下市)。台股各類股我大概都買過了,所以才會得出上述心得。基金方面的代表作是景順全球科技(前身好像叫做中信全球科技)。

(8)有大大問到以後又遇到四千點怎麼克服自己建立大部位的問題,從我的文中可以看到,這多年下來,我一直是個積極的金融市場參與者,舉凡台股大部份類股、各類國內外基金(包含全球、區域、單一國家及產業)及外幣等,均有或多或少的操作經驗。有了這些經驗,自然會對要買入的金融商品的風險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在金融海嘯四千左右時敢把所剩資金全買ETF,那是因為我有考量過即使再跌到三千點也不過是25%,而當時資產4百萬跌25%是1百萬,這只要一年多我們就可以用薪水存回來,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承受的風險,況且還有後續的薪水可以加碼。ETF的風險可預測性,在當時一堆個股動不動每天跌停,幾個禮拜一個月的就可以跌掉30%以上的實在是穩健多了。因此我才說想投資,要對商品有一定的認識,而不是買了以後狂跌個幾十%,才一直在問為什麼,就是這個道理。

(9)我的確是金融相關行業,但我只是一個小小員工,談不上專業人士,充其量我只是一個熱愛金融市場、喜歡數字跳動、會主動學習及思考的小散戶。有大大提到一些高收入人士可能也不容易達到千萬資產的目標,依小弟愚見,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是高所得高支出,賺多少花多少,所以錢不容易存下來,又或是愛買奢華及炫耀性商品如名貴車子等,大家別忘了小弟沒開車,現今的坐騎還是一台小100摩托車。第二是高所得高課稅,高所得的專業人士賺得再多,再加上夫妻合併申報,可能至少都稅率30%起跳,以收入三、四百萬來說,課完稅後剩多少呢?小弟家庭薪資收入約以目前140萬算好了,稅率12%(以前13%),善用特定熟悉的高扣抵率股票(以前都有30%以上),不但領到股息(另外還有利息收入,所以家庭總所得會比上述140萬再多加30~40萬)還可以有高扣底稅額來抵稅,其實工作這麼多年我很少繳到稅,有時還可以退稅喔。這樣子一來一回,如果高所得人士又不懂得節流存錢,自然兩邊的所得就拉近了。

(10)對了,請恕我沒有放圖上來,如果大大們覺得我的文章是在唬爛,沒有任何意義,可以直接跳過,真是對不起浪費您的時間了。

(11)打了這篇肉肉長的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分享一些投資經驗的,當初只是有感而發發現自己家人及朋友都是問明牌買飆股,常賺小賠大,不然就是年紀大了才想理財,然後對照自己多年來在市場裡存活下來的一些想法及歷程,就把主文寫出來囉。大大們信也好不信也好,不要彼此傷和氣阿,反正我一樣過我的生活,大家也一樣過自己的生活呀,都沒有差呀,是吧 呵。

(12)有些大大會問我一些個股的問題。小弟不才,從學生時至今交易經驗中,雖然台股各類股幾乎都玩過一輪,但幾乎都是小賺小賠或是做白工收場,直至領悟出跟隨大盤趨勢的標的。我記得初入股市時,在89年網路泡沫破裂崩盤前,台股是電子股的天下,那時傳產股沒有獲得太多市場關愛的眼神,因為電子股的漲幅非常驚人,市場也不太會關注現金股利是多少,因為股票股利配下來,股價再往上漲,這樣賺更快。從2003年SARS過後,這是一個新的分水嶺,因為這次的起漲傳產股開始崛起(開始有什麼中概F4或營建F4的),且市場開始關注現金股息多少、殖利率多少、哪些是獲利及配息穩定的股票。在這約莫十年之中,有很多股票是當時的明日之星或是獲利很好的股票,但是現在股價不知打了幾折,多少人慘賠其中;相反的也有不少是以前坐冷板凳、被歸為夕陽產業,甚至獲利穩定被嫌賺太慢(現在卻被冠上穩穩抱多久就可以抱到退休)而現在變市場追逐的熱門標的。因為看過太多樓起樓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產業景氣變化莫測,加上小弟才疏學淺,所以才不敢針對個股給大大們任何建議,望請見諒阿。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218279&p=1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3213.jpg  

投資股市本就該輕鬆寫意,而不是汲汲營營的進出追求那短暫的微薄獲利。

而這本書,為兩種人寫:老在賠錢卻搞不清楚原因的散戶,以及正要踏入股市的新鮮人。

如果你正是這兩種人之一,哪麼你真的該讀讀這本書,重新找回投資的真諦。

 

作者的學養背景充實,更在書中整理出投資各門派的理論基礎、推論嚴謹、簡單扼要,

而書中所言,更是作者實際操作的心得論述,

相信看完本書你能找到屬於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


作者林茂昌,正是國內知名的翻譯家,

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例如葛林斯班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

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位績效卓越的資深投資者!

大家現在都想學巴菲特,但他請大家想像一下:


如果每個投資人都是巴菲特,這市場會是怎樣的市場?

書中提醒我們:市場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巴菲特!


我們這些小散戶,都沒有那麼聰明、那麼喜歡研究、那麼會盤算、那麼冷靜。


但好消息是:我們雖然不是巴菲特,可也不是完全不用腦筋、完全不做研究、


完全不會盤算、完全不冷靜,因此,我們當然能學會正確的方法,在股市中賺錢。

「我的職業是股東」,就是要告訴你身為散戶應該懂、卻一直沒弄懂的事情。

例如:明明大家都看好的股票,為什麼很多人買了卻賺不到?

     大家都說搶短線很好賺,為什麼大多數人總是搶不到?

     你想找到下一個郭台銘,然後股價一飛衝天嗎?

     想學巴菲特,買到好股票,然後年年惦惦吃三碗公飯嗎?

     先看這本書吧!本書將邀請你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幫助你走出賠錢的循環

     將來,你也會是一個悠閒、快樂的股東!

     假如你忙了半天,買股票老是沒賺到錢,拜託看一下這本書吧…


            前往博客來訂購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正確的資產配置,將決定你的投資組合是否能夠勝出!

以下兩本書都是相當不錯的書,值得推薦給大家!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傳奇散戶的超簡單理財法

 .金融業者從不告訴你的機密是:90%以上的共同基金與選股專家無法打敗大盤。
  →作者用事實來戳穿大多數業者的睜眼說瞎話
  .其實追平大盤就你就賺飽飽了→每年18.5%!
  .你可以用一檔基金就分散所有投資風險,卻也能保有自己選股操作的樂趣。

作者比爾.蘇西斯在美邦證券做了13年的營業員後,實在受不了每天盯著大盤、殺進殺出的日子,於是在38歲退休,開始他整天泡咖啡館、假日就登山的不看盤散戶生活。他的選股投資原則是:

一、用最簡單的方式分散風險:買進「一檔」反映大盤的指數型基金。

二、不放心的話,三檔。

三、買了以後,放著不理。

四、儲蓄+記帳。

五、你的投資金額只能有5 ~ 15%用來自己選股。

  歷經2008年的金融海嘯,好事者翻查他的投資組合想踢館,卻驚訝的發現:他買進的投資標的10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動,績效卻遠遠高過投資公司一堆所謂「專家」的表現。

       2009年,他49歲,資產約兩億五千萬美元,更證明他簡單的投資哲學經得起考驗。

  蘇西斯說,投資賺大錢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找出五星級共同基金、也不是找到最高評等的股票,而是如何「對付自己」,讓自己知道:

  別想靠轉換投資標的來迅速致富。頻繁買賣只會讓券商經紀迅速致富。
  你只需要養成儲蓄習慣(他幫你算出該存多少),加上追平大盤就賺很大了。

  早上九點,蘇西斯送完N孩子上學,窩在咖啡廳裡,談的是球賽,想的是要去哪裡爬山,你打開螢幕準備看盤了嗎?蘇西斯給你的建議是「別讓『行情』佔領你的生活」。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16歲就能懂、26歲就置產的投資祕訣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16歲就能懂、26歲就置產的投資祕訣

一個收入不多的年輕高中老師,平日不看盤、股市下跌他更開心。

只研究一種理財工具,成本比人少、獲利卻比人高,怎麼辦到?

安德魯.哈藍(Andrew Hallam)是加拿大人,這幾年搬去新加坡,在當地美國國際學校擔任高中英文老師。他沒有富爸爸,也不是學商科的,但懂得理財,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財富。

事實上,他15歲開始,想穿新衣服就得自己存錢買,但他16歲就用在超市打工的錢買下第一輛車,十九歲開始投資,大學時就自力更生,將70﹪的薪水用來還清助學貸款,第六年更買下一塊土地……。

為什麼一個勉強算是中等收入的高中老師,能夠用如此快的速度累積財富?
哈藍要教你:

  1.有錢的第一步,不是學會賺錢方法,而是像「真的有錢人」一樣花錢。

  2.你一定懂複利,但你會用複利思考嗎?知道什麼是「複利的挪亞定律」嗎?

  3.戶頭有了錢,理專一定自動找上門,認識理專之前,你務必要認識這兩種基金。

  4.存了錢,但別輕易進場,而是要等待下一回的股市暴跌,然後開心。

  5.股市崩盤照樣賺:哈藍要介紹你「懶骨頭投資組合」。

  6.不管你住在哪個國家,都該在當地做「指數化投資」。

  7.既然要做指數化投資,你一定得接觸理財顧問,哈藍教你揭開理財顧問的把戲。尤其是他們介紹的高收益投資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8.股票行情波動大,其實不適合上班族,如果你真的很想買股票,哈藍教你如何配置、哪類股適合上班族購買。然後,哈藍會告訴你「賣股票」的時機怎麼抓。

  就是這麼簡單的法則和投資標的,現在,哈藍和妻子擁有一輛賓士車和一輛馬自達多用途車,住有泳池的豪華社區,還經常旅行,已造訪超過二十五個國家。如果健康狀況維持得好,未來四十年他都可以繼續享受美好的生活。

  哈藍老師現在的生活,不就是你的最大夢想嗎?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學會巴菲特投資第一定律

不管是「億萬富翁」、「千萬富翁」或是「百萬富翁」,想要更有錢,一定要先認真地替自己畫出一個資產配置的圓餅圖,為自己訂出一個「VIP理財計畫」,設想自己在股市投資比重中要占五成或七成?債市、存款、保險布局又是多少?及每年要賺30%或20%?定期檢查,才有機會成為「更有錢的人」。

89年開始,投身台北富邦銀行大同分行的白金理財中心主任林憶卉,人長得漂亮、反應機靈、熱忱又貼心,加上長期鑽研投資理財資訊分析,近幾年來一直躋身在台北富邦銀行中最令人稱羨的「千萬理專Club」行列之一。

每天周遭、電話上碰到的都是擁有300萬元以上財富的VIP客戶,往往一個VIP大戶進場投資單筆金額就在100萬美元以上,折約台幣3300萬元。看多了有錢人,林憶卉也領悟出有錢人的基本理財概念,那就是想成為有錢人,第一就要先假想自己是個有錢人,她以自己替VIP客戶設計理財計畫的精神,也替自己設計了屬於自己的理財計畫,簡單地用筆畫出一個圓,依照自己的財富多寡、和屬意的投資商品,簡單分布比率,但要求一定合理的投資報酬率,按目標進行,確實比以前容易累積財富。

有錢人的投資手法分析:

一年進出二、三次

林憶卉說,有錢人的投資理財觀念,分成許多種,她最欣賞敬佩的是,本身對市場資訊靈敏度相當高,脈動掌握精確的人,這類有錢人,往往都在相當關鍵時刻,一次大舉低檔承接股票或基金,一次進出金額往往就是二、三千萬元,但報酬率只要達到設定的20%或30%就出場,有時二、三個月就可賺進數百萬元,這類投資大戶,一年內大多只進場二、三次,是屬於「相當精準、謀定而動」的人。

大跌大漲平常心

有些有錢人是長期的股市投資老人,在股市翻滾20多年,但令她佩服的是,這些人永遠看起來都是氣定神閒,不管當天股市是否大跌,心情都不會受到股價影響。這些人的投資手法,是進、出都很快,今天買、明天賣,但可別小看這些快手,往往投資報酬率也都有10%-12%。

分散風險選擇多

多數投資人,還是選擇較安全的投資策略,也就是所謂的「保守穩健一族」,這些有錢人,可能是為了節稅、分散資金風險,多選擇海外基金、或是部分保險商品。而這些族群因為資金多、但無心在市場中進進出出,因此,大多數都是選擇海外基金或固定收益的保本商品為主。有時一大家子人統統都有錢,爸爸、媽媽、兒子、女兒,甚至叔叔、伯母都會一起下單,往往一個家族下單的金額也高得嚇人。

簡單5招 搶當有錢人

看多了有錢人拿大錢投資,林憶卉體認到「理財」的真正定義。以往大家流行「理財」的口頭語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她體會的是「你有錢了,有錢人才會理你」,才不會在M型化洪流下,成為「下流社會」的窮人。

林憶卉認為,投資理財資訊充沛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設計一個財務目標。除了固定薪水外,還可以設定一個積極的部位,給自己一個目標,如,一年投資獲利要達100萬元,只要方法得當、夠努力,任何人都有機會在正常的投資理財管道下,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當然也要配合自己的能力和財力,不要做過度幻想式的膨脹。

可能是金牛座的關係,林憶卉說,理財是她的興趣,專科讀國貿系、大學讀銀行保險,她說捉住幾個大方向,大家都可以簡單的學會投資理財。

1 確保有穩定資金來源

許多人身上背負一堆卡債、房貸,光是每個月要繳付的貸款利息就已相當沈重。因此,她相當不建議這些負債槓桿操作已經偏高的人,再向銀行融資借款進行投資。投資前,最好能確保有後續穩定資金來源(如薪水、租金等),讓自已保有充沛的現金流量,避免因投資套牢時,被迫殺低求現。

2 認清自己風險承擔能力

一般的投資標的,不外乎股市、債市。但依照不同的年齡需求和承擔風險能力的高低,分布比率也不同。

如,年紀在30歲以下者,衝勁大、承擔風險能力高、急著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可選擇「股9:債1」,賺得快、但虧得也大,一定要有快速反應能力。

31-50歲已有家庭、或進入中年穩定期者,可考慮選擇「股7:債3」,像她個人就是選擇這樣的比率,兼顧高風險、高報酬的股市投資,也有固定的債券利息收益。

51歲以上,子女教育費用高、且開始規畫退休生活,避免資金因股市巨幅震盪影響到未來退休生活,此時操作寧可保守,可選擇「股3:債7」方式。

3 定期定額、伺機加碼

無法隨時掌握市場資訊的投資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以每個月固定三、五千元方式,持續、長期投資海外共同基金。以她為例,目前她選定幾檔較具中長期投資潛力的標的,包括拉丁美洲基金、新興歐洲基金、礦業基金、新興亞洲基金、東協基金、菲泰基金。

不論國際或國內股票市場,第三季往往是一年最低的時點,因此,在第三季時,投資人宜逢低進場布局。甚至若有大幅回跌時,不妨以一次單筆10萬元或20萬元進場。但若資金有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固定每月定時定額進場,達到投資、強迫儲蓄的雙重目的。

4 保險當儲蓄 醫療一定要

以往買保險,只當成「買萬一」。現在保險商品種類繁多,針對不同需求各有選擇。

如,近年來大家熱中討論的「退休金」。林憶卉說,她現在30歲,工作近12年,已經積極為自己準備退休金,這類商品包括「分紅儲蓄險」、「年金險」、「投資型保單」,也許每年要繳的保費高達數萬元,但當成為自己老年時做準備,等於是另類的儲蓄。

另外,一定要買的就是「老年醫療」,台灣癌患比率不斷升高,老人住院、看護費用愈來愈大。因此,她購買20年期的真安心醫療險,保障20年內住院、意外醫療所需,到期還本1.05倍,當成為自己未來重病時預付的看護費用。

5 善用孩子紅包錢

父母常會以獎金鼓勵小朋友,加上每年過年、生日給的紅包錢,父母親都可以將這些錢以一次定存方式,為子女開立一個定時定額的投資標的,如,每個月投資3000元買一檔拉美基金,一年只要3萬6000元存款,如此小孩從小就懂得儲蓄的好處,投資基金,以平均報酬率10%的複利效益推演,當小孩讀大學時,基金收益將足以支付他的求學費用。


轉至王牌理專-爆有錢人投資術  林憶卉
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14590

 

前往博客來訂購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預覽

根據巴比倫出土的陶磚土記載,巴比倫最有錢的人叫做阿卡德,很多人羨慕他的富有,因此向他請教致富之道。

阿卡德原來是在擔任雕刻陶磚的工作,有一天,有一位有錢人歐格尼斯來向他訂購一塊刻有法律條文的陶磚,阿卡德說,他願意漏夜雕刻,到天亮時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條件是歐格尼斯要告訴他致富的秘訣。

歐格尼斯同意這個條件,因此到天亮時,阿卡德完成了陶磚的雕刻工作,歐格尼斯實踐了他的諾言,
他告訴阿卡德:「 致富的秘訣是:你賺的錢中有一部份要存下來。」 「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耔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你財富成長的種籽,不管你賺多麼少,你一定要存下十分之一 。」

一年後,當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他問阿卡德是否有照他的話去做,把賺來的錢省下十分之一。 阿卡德很驕傲的回答,他確實照他的方法作了,歐格尼斯就問:「那存下來的錢,你如何使用呢?」 阿卡德說:「我把它給了磚匠阿盧瑪,因為他要旅行到遠地買回菲利人稀有的珠寶,當他回來的時候,我們將把這些珠寶賣很高的價格,然後平分這些錢。」
歐格尼斯責罵說:「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為什麼買珠寶要信任磚匠的話呢? 你的存款已經泡湯了!年輕人,你把財富的樹連根都拔掉了,下次你買珠寶應該去請教珠寶商,買羊毛去請教羊毛商,別和外行人做生意!」 就如同歐格尼斯所說,磚匠阿魯瑪被菲利人騙了,買回來的是不值錢的玻璃,只是看起來像珠寶的東西而已。

阿卡德再次下定決心存下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當第二年,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他又詢問阿卡德錢存的如何? 阿卡德回答:「我把存下來的錢借給了鐵匠去買青銅原料,然後他每四個月付我一次租金。」
歐格尼斯說:「很好,那麼你如何使用賺來的租金呢?」 阿卡德說:「我把賺來的租金拿來吃一頓豐富大餐,並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我還計劃買一頭驢子來騎。」
歐格尼斯笑了,他說:「你把存下的錢所衍生的子息吃掉了,你如何期望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能再為你工作,賺更多的錢?當你賺到足夠的財富時,你才能盡情享用而無後顧之憂 。」

又過了二年,歐格尼斯問阿卡德:「你是否達到夢想中的財富?」 阿卡德說:「還沒有,但是我已存下了一些錢,然後錢滾錢,錢又滾錢。」 阿格尼斯又問:「那你是否還向磚匠請教事情?」 阿卡德說:「有關造磚的工作請教他們能得到很好的建議。」

歐格尼斯說:「你已學會了致富的秘訣。首先你學會了從賺來的錢省下錢,其次你學會了向內行的人請教意見,最後你學會了如何讓錢為你工作,使錢賺錢。你已學會如何獲得財富,保持財富,運用財富。」

早在八千年前的巴比倫人就指出:成功的人都是善於管理、維護、運用創造財富 。
致富之道在於聽取專業的意見,並且終生奉行不渝。 這則古老的智慧當中,蘊含著金錢的五大金科定律: 換個名詞 -- 萬事萬物亦復如此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一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二定律:金錢(萬事萬物)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願意打開心胸,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三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留在懂得保護它的的人身邊。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的維護它的財富,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四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從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邊溜走。對於擁有金錢而不善經營的人,一眼望去,四處都有投資獲利的機會,事實上卻處處隱藏陷阱,由於錯誤的判斷,它們常會損失金錢。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五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從那些渴望獲得暴利的人身邊溜走。金錢的投資報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資獲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錢。缺乏經驗或外行,是造成投資損失的最主要原因。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4609&fpage=4
(本文摘自:「是的,我要成功」 / 麥田出版)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是認真看待現實,你將越富有.....

DSC00892.JPG

理財問題人人想得到,但卻又幾乎人人做不到,

人的一生注定要與金錢糾纏不清,根本無法切離.既然逃不了,

那何不提早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

 

這是封面的序

卻道出最貼切的問題,的確,只會空想,生活是不會改善的

唯有改變並貫徹實行,才能邁向美好的人生  

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們能夠避免他們在二十幾歲

時所犯下的錯誤,讓生活比現在更幸福.

 

其實,大多數理財書我不喜歡看

因為書裡老是介紹如何投資股票.基金.期貨等等

我根本看不下去

我想要的是,有沒有簡單一點的理財方式

終於,我找到ㄧ本我看的懂也看的下去的書了

真的很推薦這本書

我覺得還蠻適合我這個理財笨蛋的

 

書中介紹了作者和他的妻子在重新檢視家計的過程中,

曾經犯過的一些錯誤,並與大家分享獲得成功的方法,

以及正確的理財觀念.

說穿了,致富方法很簡單,而且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而你我所需的工具不過就是計算機而已

所以趕快拿出你的計算機

重新檢視你的支出與收入吧!


前往博客來訂購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3826370833405056487  

這陣子一直在思考有關以後退休的事情,也找了很多相關的書籍來看,

希望能從書裡找到答案。書看是看完了,那答案呢?恩~還沒找到。

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國人平均壽命約為80歲,其中女性又比男性多約6歲,

如果把人生分為上下半場來講,那麼是否40歲就該退休了呢?

許多人看到40歲這個數字,心裡大概都是想說 :拜託~怎麼可能這麼年輕就退休。

錢都還沒賺夠,房貸車貸都還沒繳清,小孩也還沒長大成人,

父母健在還需要我們的奉養,怎麼也不可能這麼早就退休,

在過個15~25年左右吧!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因為一般人想說退休時,總要有間房子能安心無虞的居住,

有足夠的退休金能夠四處旅遊及提供生活花費無虞。

但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撇開房子先不講,

退休後還有30年以上的生活有人認為有1000萬就可以舒服過活,

但是有的人認為需要1億。這可是10倍的差距阿!

 

當然退休金需求的多寡與各人的生活習慣消費方式

及居住生活區消費水準有很大的關係。

但不管是1000萬還是1億,大家心裡想的是那我要工作多久才能賺到這麼多錢阿,

而且房子都還沒算進去,以一般公寓來說:如果想生活在台北市請再加上1千萬,

台中加個500萬、高雄加個350萬,以上地區的房價只是粗約抓個大概數字。

由此可見台北生活大不易而越往南部生活,房價與房貸的壓力就會越輕。

那麼1500萬的退休金要怎樣才能存到。

以現在大學生起薪2萬3,一年工作12個月持續工作20年不吃不喝也才賺到552萬,

那要工作54年才能賺到1500萬。等賺到了也都超過75歲了,

棺材都進超過3分之2,只剩一隻腳在外面晃阿晃的。這還是不吃不喝的境界!

算上生活開銷,能存上一半的金額就算很強了。天阿!那就是說一輩子也別考慮退休了。


當然你的薪水是會成長的,這是真的嗎?加薪好久都沒聽過了!痾~那就先不談加薪。

現在物價一直漲,唯獨薪水不漲!那只有透過跳槽或是創業來開拓新格局了!

或是考慮換的地區退休也能讓麼數字往下降一點。

而移動式退休也是現在逐漸引起討論的一種退休模式。

這邊我不談理財方面的問題!既然人生的上半場求學、職場賺錢為了是以後的退休。

那麼畢業後的求職就很重要了。找自己有興趣喜歡做的工作但可能錢很少,

可是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能做一輩子也不厭倦,

那不就跟退休一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最幸福的。

或是從事高薪的工作但是工作內容就沒什麼好選擇的了,一切向錢看齊。

這樣也許能早點從賽鼠理論中跳脫出來。

 


講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說每個人對退休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何謂退休?每天閑閑沒事做,

睡覺睡到自然醒,想做啥就做啥,這樣不是很輕鬆快活自在。如果這是你想過的退休

生活,我想大概很快的你就會罹患老人痴呆症,因為你的生活是放空的是虛度的!

生活當然得要偶而放空,但不該是每天放空。那該怎麼做呢?很多書都談到職志這個詞。

也就是你會做、喜歡做、有意義的事情。很多人退休後去當志工,因為他們覺得幫助別人

是有意義的事情,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喜悅、喜樂,從而產生了Flow(心流)讓他們

樂意去持續這樣的活動,因為從中他們得到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那麼這些事情是否一定要等到退休才能做,當然不是。

從現在起你就能做了!只是敢不敢實際的去行動罷了!

人生有很多的理想、嚮往應當及時的去追求,

而不是等到了我賺了多少錢後,或是小孩長大後才去進行。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工作壓力、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小孩教養.....太多了!

適時的放鬆解壓是很重要的,這就牽涉到了身體及心理健康的方面了。

保持運動習慣是對生活壓力排除的最佳解藥!


談了很多思緒也跳來跳去的,我只是想說退休不一定要等到怎樣的條件完成後才能去做。

而是從你現在的生活上來進行改變安排,別再看那麼多的電視了,多點閱讀時間,

聽一聽好久沒聽自己所喜愛的音樂,拿起好久沒練習的樂器演奏一番,跟朋友家人

到郊外踏青或是參觀展覽,好好欣賞一部電影,安排國內外旅遊,讓生活與你想過的

退休生活越來越接近,在真正退休前能先過個半退休生活不也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以下是最近看的一些相關書籍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買來看看,也許能有所感觸或是啟發!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從CEO到樂活家:白領打工仔,45歲退休全記錄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  吃苦才是王道:用25美元闖出我的人生  一整年不用錢:免費+自由--一個經濟系畢業生的不用錢生活實驗

  美麗新生活-樂在退休  我的退休進行式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人只有在中年時具備所有保持智慧所需的五種感官。 -- 作家:艾倫
  • 邁入中年我不再吃搖頭丸了,我只要很快的站起身來就可以得到同樣效果。-- 作家:凱茲

 

我不知道你,我覺得自己非得做些改變的時候大約在四十歲左右。。。。哦,對了,忘了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現年五十一歲,退休至今六年,學經歷沒什麼驚人之處,和大多數人一樣,求學階段很少考慮性向志趣這些東西,考大學按分數填志願上了一個自己興趣不高的科系。勉強畢業服完兵役二十三歲進入職場,一家公司一待二十二年拍屁股走人,其中有七年外調澳洲和中國大陸,總體說來算得上順遂,沒有經過太多風浪,但和一般人相比時間短很多。

 

講回重點,我四十歲時發生了什麼事?那時已工作將近二十年,即使升職加薪樣樣不缺,心裡依然莫名其妙升起一股聲音:人生就這樣了嗎?年少時曾有過的興趣抱負怎麼辦?原以為只是自己腦袋出毛病,後來看書才知道許多這個年齡層的人都有類似困惑,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此之前生活雖然辛苦,但總歸是一路向上,有一天突然發現人生過半,從此只能面對下坡,因而沮喪焦躁,心煩意亂,也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的現像不止呈現在心裡,更在身體。年輕力壯不知累為何物,菸酒應酬,熬夜加班樣樣來,似乎也沒遭受到懲罰。四十就像魔術數字,體檢報告出來,這也高,那也高,以前怎麼吃都不胖,被譏為浪費糧食,現在美食當前,如臨大敵,卻好像連喝水都長肉。最打擊民心士氣的還不是體檢報告,而是一夜之間驚覺頭頂出現白髮(或掉髮),看書看報得保持一段距離才能看得清楚,青春的小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向我們訴說它即將一去不復返。

 

這個階段,期望改變的想法很容易被視為“飽暖思淫欲”,因為通常處在事業快速上升期,生產力旺盛又不像沒經驗的毛頭小伙亂衝亂撞。好不容易家庭事業都打下一定基礎,忽然聽見來自內心那股不滿抱怨的聲音,一開始只當是一成不變日子過久了,想嘗試點新鮮刺激,許多感情外遇事件發生在這個年齡不是沒有道理,但尋求刺激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更是在為越來越偏離真實自我的生活尋找突破口。

 

其實人們最想要改變的是工作,因為佔據最多的時間精力,許多其他看似不相關的像是家庭,健康,交友,精神等等問題都跟工作脫不了關係,是癥結中的癥結。但人們最不願或不敢改的也是工作,不像剛入社會時,血氣方剛,不爽就跳槽沒什麼了不起,這時再來轉換跑道,甚至徹底走開,牽連太廣,茲事體大。

 

有人用“金手銬的歲月”形容工作上想變卻不敢變的狀態。這時在企業工作的人,年資,經歷,職位,待遇等等都累積到一定程度,跳槽就算薪水不減,卻需要犧牲別的東西。許多組織提供員工福利隨年資加碼,有點類似複利效果,越到後來,增加越快,反過來看,越到後來離開,犧牲反而越大。經常可以見到有些接近退休年齡的人想盡方法待下來,他們的著眼點經常不是薪水,而是隨年資而來包含退休金在內的其他福利,這就是被金子打造的手銬緊緊束縛的原因。

 

最可怕的是因此完全失去自省能力,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 Redemption)裡的情節一樣,犯人被關久了形成“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無法面對自由生活,不想或不敢離開監獄。職場中,有許多自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其實是已經被功利社會體制化的人。大前研一把三十五到五十歲之間在大企業工作稱作“魔之十五年”,除了極少數能攀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之外,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上班族都只是努力維持現狀,消磨志氣,說法雖然殘酷,但的確一定程度反應現實。

 

在我退休的前幾年基本就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倒不是說工作本身變得一無是處,難以忍受,更多的是自己的期望變了,變的在生活上要求比以前更多平衡,在工作上要求更能發揮自身長才,而對不擅長但必須要做的部分越發感到不耐。但一切哪能盡如人意,這時支撐我每天早上從床上跳起準時上班的最大動力就是薪水和年資,而阻止我沒有更早當機立斷做出改變的因素同樣是薪水和年資。

 

日子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曾幾何時,忙碌的生活逐漸失去為之打拼的意義,和工作相關的學習,成長,成就感等等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激動人心,朝九晚五的歲月食之無味,棄之又沒有足夠勇氣智慧,甚至有一段時間有賴在職場每領一個月薪水就多賺一個月的無奈感受。職業生涯的前二十年我不斷告訴自己:等到什麼什麼時候,就可以怎樣怎樣!可是現在冥冥中卻有另一個聲音告訴我:你如果再不怎樣怎樣的話,另一個二十年很快就會過去,而什麼什麼永遠也不會發生!

 

轉至老黑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ec90801013jfe.html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個簡單方法,足以讓投資人避開地雷股

地雷股的訊號只能從財報上面看得到嗎?如果不想看財報,不會看財報,要如何避開地雷股,六個方法提供給不會看財報、也不想看財報的散戶提前避開地雷。

雖然大多數散戶都知道看懂財報的重要性,也了解要避開地雷股,看懂財報是最重要的自保之道,但是散戶與法人的差別之一就是︰後者會看財報、前者不會看財報。

但不會看財報不代表無法辨識地雷股。其實股價會說話,面額10元、每股淨值和CB(可轉債)轉換價,三個價位都是正常公司股價的最後防線,長期跌破,就要小心變成地雷股;如果再加上董監長期低持股、更換財務長、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三項指標,個股將有迫切危機。

中國人愛面子,面額10元可視為股票的面子。股價長期跌破10元,公司負責人或CEO臉上無光,財富也必定縮水。正常經營的企業,只要不賠錢,沒道理股價破10元,長期如此,一定有投資人看不到的問題。

方法1︰避開股價跌破面額10元股票

股票上市公開發行,為的是籌資容易,壯大事業版圖,有很多原本不願意上市的公司,是為了提高知名度,提升債信評等,股價跌破10元,則根本喪失到資本市場股票掛牌買賣目的。

自組12人股票投資研究團隊的投資名家呂宗耀認為,投資人千萬別以為跌破10元的股票很便宜,7~8元的股票,常常還逆勢腰斬至3~4元。還有如果跌破10元很便宜,大股東應該是見獵心喜,和投資人一起搶股票,樂得大幅加碼才對。但是長期放任股價沈淪至10元以下,恐怕基本面有重大問題,大股東自己都不看好自家的股票,呂宗耀建議,小股東又何必冒風險去碰這種的股票。

方法2︰避開跌破CB轉換價的股票

股價低於CB(可轉債)轉換價也是警訊。建華證券承銷部經理羅湘萍指出,通常公司發行CB籌資,都是準備要將債權轉換成股權,降低負債比率,改善財務結構,否則只要單純發行公司債就好了。

如果無法提供差價供CB持有人轉換,也就是到期時,投資人只想要公司還錢、不想要轉換成公司股票,CB就會變成債務,讓原本高負債比率更加惡化。目前股價同時破10元和CB轉換價的電子公司有六家,其中杜俊元的華泰(2329)、張泰銘的衛道(3021)、李皇葵的皇統(2490),股價跌至5元以下,面額和轉換價同時腰斬,病情已惡化至進入急救狀況。

Tips:如何查詢CB的轉換價?
先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 http://newmops.tse.com.tw →輸入欲查詢的公司代號→點選「歷史重大訊息」→點選「查詢」→在重大訊息一覽表中查詢該公司發行可轉債資料,點選「詳細資料」→即可查閱到CB的轉換價

方法3︰避開跌破每股淨值的股票

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數字稱為淨值(又稱為股東權益),每股淨值也是正常公司股價要力守的價位。長期趺破每股淨值是件怪事,可能顯示每股淨值這個數字不可靠。造成每股淨值不可靠的原因,不外乎是資產價值高估、負債低估。資產高估的情形,常發生在應收款(A/R)、存貨(Inv)等風險性資產的價值認定,最壞的狀況,A/R可能全部變成呆帳、庫存全部成為呆料,一文不值。

負債低估常發生在或有負債的科目上,比方說背書保證,被保證的公司出事,幫忙背書的企業就要倒大霉了。原本本業每年穩健賺超過10億元的績優公司太電(1602),除了台灣大(3045)外,所有背書保證的轉投資事業,全都是賠錢貨,當2003年6月太電不得已出清金雞母台灣大後,銀行團看破太電手腳,認為太電喪鐘已被敲響,因此開始緊縮銀根。

生產DVD光碟片的訊碟(2491),每股淨值22元,股價卻只剩6元;衛道(3021)每股淨值11元,目前股價只剩3元,資本市場其實已對這兩家的淨值投下嚴重的不信任票。

Tips:如何查詢每股淨值?
每股淨值=淨值/股數,等於是公司的基本價值。
以訊碟(2491)為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點選該公司2004年第一季的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為14162825000,普通股股數為650730300股,每股淨值=14162825000÷650730300=21.7元。或是查閱SMART投資總覽和各大券商網站的個股基本資料都有記載。

方法4︰避開財務長走人的股票

除了股價會說話外,更換財務長應是最須注意的大事。博達出事前,就一直為找不到財務長所苦。最近四年間,前後換了五位財務長,這樣的記錄不是絕後,也是空前了。運通投顧總經理王可立便說,博達去年曾詢問他當財務長意願,但一聽到博達財務長每年換人,就是有熊心豹膽,他也小生怕怕,不敢就任。

1998年亞瑟出事前,其財務長有先見之明,捲款上億元,出國走人;羅輝龍的太空梭 (2440),創下最近五個月內換了兩個財務長的新紀錄,股價腰斬,目前股價只剩5元。即使是主機板模範生華碩(2357)財務長李祖堯,不過曾有驛動的心,市場就解釋華碩狀況轉差,股價馬上大跌回應,最後董事長施崇棠趕快消毒、滅火,李祖堯也留下繼續效力,才平息投資人的疑慮。

Tips:如何查詢公司更換財務長訊息?
更換財務長屬於重大訊息,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重大訊息欄會有揭露,但是投資人自己也要養成經常查看的習慣,才能及時掌握。

方法5︰避開更換會計師事務所股票

換會計師事務所,也令人憂心。法令規定每四年要更換會計師,因此換會計師不像換財務長,讓人神經緊張,但換事務所則是不得了的大事。像這次博達,也是才剛換會計師事務所,馬上出事。一家公司會走到換事務所這條路,顯示已經有愛惜羽毛的事務所不敢簽證了。博達只好換人,結果卻是致命的。

此外,會計師簽證總是趕在法定最後申報日前勉強交貨,也很可疑。畢竟只有問題公司才會和會計師喬不攏(台語),拖拖拉拉,醜媳婦最後才見公婆。

一般投資人面對財報有閱讀障礙,但是財報第一頁有會計師總結意見,投資人花個三分鐘,人生就不會由彩色變黑白。
會計師出具意見可分為無意見、有條件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等五類。出具保留意見,股票就會被打為全額交割股,出具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就要直接下市了,等到這時,投資人也無力可施了。

反而無意見和有條件性保留意見最常見。比較會出問題的是有條件性保留意見。像海外轉投資無法親查,簽證會計師常會撇清關係說,轉投資的損益不是我查的,權宜認定海外查帳結果;萬一海外帳出事,便不是台灣簽證會計師責任。

最著名的例子是本業經營獲利不錯的智邦(2345)。智邦常讓人跌破眼鏡,因為其美國轉投資常無預警突然大賠錢,最近一次發生在2003年上半年,當時智邦還賺了約4億元,但是下半年海外賠了30億元,最後交出賠了28.5億元的成績單。

去年12月29日無預警停工的十美,最後下櫃,其實簽證會計師早在去年第一季季報的查核報告中,便針對十美2001年和2002年財報,提出公司繼續經營的疑慮,接下來的半年報和第三季季報,類似的警語持續,但還是有不少大意的投資人受傷。

Tips:如何查詢會計師的意見?
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電子書」中,可以查詢到各上市公司的財報,第一頁都有「會計師核閱報告」,是會計師的總結意見。

方法6︰避開董監低持股的股票

董監低持股,也意味著大股東連自家的股票都不太在意,持有這樣股票的投資人該小心,像旺宏(2337)董、監持股才3.1%,投資人若苦戀旺宏,到頭來恐是一場空。一銀投顧研究部協理黃嘉斌強調,更壞的情形是董、監事還落井下石,甚至低價賣股。一般上市公司都會用控股公司買賣股票,如果連控股公司股票都出清,最後動到董、監持股的腦筋時,除非有人接手經營權,否則投資人能避則避。

BOX:如何查詢董監持股比重?
以旺宏為例,在公開觀測站中點選上方左列的「董監股權異動」下的「董監事持股餘額明細資料」選項,便可查出旺宏最近的全體董監持股合計13.9萬張,然後除以股本447萬張,可得出3.1%。



Image Detail

轉貼資料:
http://www.tapalong.net/index.php?fromuid=1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05638nhbk2e8il80k9550

看不見的愛雖然是部愛情電影,但在男女主角自然不做作的演技之下情感細膩動人,

編導手法也相當清新流暢,在劇情安排都相當不錯的節奏氣氛掌握度

相當值得一看,情感豐富的人要看前可是要多準備點面紙喔!

 

劇情介紹

哲民 (蘇志燮 飾) 曾經是個無人匹敵的優秀拳擊手,

如今卻隱姓埋名過著辛苦的生活。直到有一天,

他遇上位開朗單純的女孩靜華 (韓孝珠 飾),一場可怕的意外中,

靜華的視力嚴重受損、幾乎失明,不過,殘酷的現實並沒有奪走她燦爛的笑容。

看著活潑開朗的靜華,哲民慢慢地對她打開了自己的心房,

孤寂的生活也因此開始出現180度的轉變。當哲民發現如果心愛的女友不及時接受眼睛手術,

將會永遠失明。為了一次湊足龐大的手術費,他決定不計一切代價,參加危險的賭博性拳擊賽。

他悄悄離開心愛的女友,沒有留下隻字片語‧‧‧

哲民是否能夠再度回到他唯一的摯愛身邊? 靜華有沒有機會能夠親眼看到深愛她的男人?

 

 

3253492621  

蘇志燮為電影《看不見的愛》犧牲色相,不但戴上可愛髮夾還大敷面膜,

片中遭刪畫面流出,讓粉絲看了忍不住大呼:「超可愛」!

照片中蘇志燮頭戴粉紅色花花髮夾,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身型壯碩的他雖然沒有因此顯娘味,卻讓女粉絲忍不住大呼:「超可愛」!

,而另一張相片中蘇志燮臉上敷著面膜,讓人幾乎認不出是他,

也在網路上引起粉絲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片段被刪超可惜!

也有網友說身為當紅男星,還能夠如此不計形象實在令人讚賞。

圖片來源http://tw.movie.yahoo.com/movieheadline/d/a/120315/3/sa9.html

3253492621  

這場戲是在講蘇志燮和韓孝珠兩人之間相處的歡樂時光,最後因為電影長度考量,導演忍痛刪除片段。

在《看不見的愛》中,蘇志燮飾演一個正直、力求重生的男人,

和韓孝珠飾演的失明女孩陷入愛河,兩人雖各自帶有缺陷並遭逢不幸,卻還是抱著希望和愛,堅定守護最愛的人,

圖片來源http://tw.movie.yahoo.com/movieheadline/d/a/120315/3/sa9.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2haIT1pt78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家專訪《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4大建議,立刻打造致富腦

9月中,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將首度來到台灣,

傳授他為期3天的潛能開發課程。哈福就是靠著訓練自己學有錢人思考,在2年半內,將財富從2,000美元滾到百萬。

有錢,靠的是「環境」還是「腦袋」?哈福‧ 艾克(T. Harv Eker)絕對會大聲地說是後者。

2005 年他撰寫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一上市就登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他創辦的「巔峰潛能訓練公司」,開設「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密集訓練課程」(MMI),

更是場場爆滿。2009年他在新加坡授課時,有不少台灣人甚至組團專程去聽。

為什麼一本致富書籍掀起那麼多關注?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同於坊間教你用投資策略來賺錢,

而是告訴你如何從源頭─你自己來改變。當改變想法,行為自然就跟著改變,進而創造財富。

哈福自己並非出身富豪之家,他的心得全來自現實中摸索歷練的過程。

「溜溜球人生」變百萬富翁

哈福有個辛苦的童年,小時候,他跟著父母從歐洲移民到北美洲,當時父母身上只有30美元,一家子在加拿大過著收支總是打平的生活。這也使他13歲時就得出外打工,送報生、冰淇淋小販、在海邊兜售防曬乳液等等差事,都曾經是他的工作。

因此他極度渴望成功,讀書、上訓練課程,希望讓自己循著前人腳步有所成就,卻始終苦於無法實現。在美國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讀了一年之後,他決定休學追求致富之夢,開始做好幾種生意。每一次都希望自己賺大錢,卻每一次都讓自己變得更慘淡,他形容自己就像過著「溜溜球」般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他又窮到只能搬回家住時,遇到了父親的有錢牌友,對方跟他說:「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去模仿有錢人的思考方式。」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哈福開始全心研究有錢人和他們的思考模式,學習心靈運作的內在法則,後來真的發現,有錢人的想法的確與窮人、中產階級不一樣。

因此,他重新設定自己的思考方式,並藉由對健身和運動的興趣,借了2,000 美元創立一間健身用品店,用來驗證自己的設定是否有用。

靠著看到健身用品的市場趨勢,以及在對的時間點進入經營,讓他在開店後的第6個星期六, 淨賺了11,000 美元;2年半後,分店數達到了10家,最後並賣出一半股份給食品公司H. J. Heinz,不僅賺了160 萬美元,成為他期待變成的百萬富翁,甚至出了一本《快速致富》(Speedwealth)的書。

他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發誓,如果自己能夠成為百萬富翁,就要幫助更多的人跟他一樣。所以他開始出書、講課,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又能幫自己帶進財富。

《Cheers》雜誌取得獨家採訪這位「致富腦」的推廣者,看他如何建議我們面對今日變局。

高效工作,帶動財富正循環

Q1: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全球經濟混亂的局面?才能幫助自己邁向富有

在我的課程中,許多人問我:「我怎樣變有錢?我如何有更多的錢?」但我說這是很糟的提問,因為唯一有錢的方法,就是「賺」錢。所以比較好的問題會是:「我如何賺更多的錢?」

我對「企業家」的定義是:一個替人們解決問題,同時可以賺大錢的人。如果你是個解決問題的人,要如何賺更多的錢?就是替更多的人解決更多問題。在現在這個經濟渾沌的時代,人們一定會產生更多問題,既然你是個問題解決者,現在就有更多的機會在你眼前。所以你應該要聚焦在你的工作上,思考如何替更多人解決問題。

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是去找「機會」何在,但你要找的應該是「問題」。一旦你找到了問題,機會就在問題的另一面。如果你只顧著找機會,是找不到的;我們的腦袋很會找問題,每天、每分鐘你都會發現問題,一個問題就需要一個解答,能提供解答,你就會變有錢。

此外, 你必須變成「大師」(master)。那些在財務上一直無法成功的人,是因為沒有釐清楚他們要做些什麼。如果你不夠好,別人為何願意付薪水給你?你必須很優秀、變成世界上最好的,就能賺得世界上最多的錢。

Q2:但現在年輕人起薪低,每月收支打平之下,如何跳脫這種沒錢的惡性循環?

每個人都是從低薪開始,會這樣開始,是為了「學習」,學習深入某個領域,並讓自己在這個領域表現很好,然後有一天,你可以運用這個領域學到的技能,去開展自己的事業。

但如果你一直處在這種狀態好幾年,而你仍然接受低薪,你找的工作也仍是低薪工作,那表示你的金錢藍圖是損壞的,因為它設定你只會去做低薪工作。

 

升職顯然是一種方法,但沒辦法很快,如果你希望賺更多錢,就必須靠「績效」和「結果」來賺錢,做得更好、更快,而不是寄望穩當的固定薪水。

選擇一個依據你的「價值」來賺錢的工作,勇敢放棄領薪水帶給你的「安全感」。有錢人想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有錢、富有,如果你的腳還踩在一壘上,是沒辦法到達二壘的,因此你必須離開舒適圈,做些事情是依照你的績效支薪。

我想再次強調,如果你沒有好的績效,你也不應該拿到好的薪水。所以要努力在自己身上,包括你的技能、你的天賦等等,然後學習、學習、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理財簡單分,投資重穩健

Q3:有了錢之後,又該如何理財?你的投資哲學為何?

理財和投資是兩件事,我通常會提及一個很簡單卻很有力量的理財方法。大部份人不使用這個方法,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會有財務問題的原因,尤其是年輕人。

讓我舉個例,足球賽中有11個人在場上,但你能想像11 個球員都負責射門嗎?不行,他們一定馬上輸球;還是所有球員都負責左前鋒?不行,因為球場就沒有人防守,你必須在每個位置上都有人防守,這些地方都要有人守著,你才可能贏球。

這就像所有人理財的通病,大多數人把錢只放在一個帳戶,只用那個帳戶存錢、花錢,這就像是棒球賽中,所有人都在守一壘一樣。

最好的理財方法是,將你賺的錢分別放在特定帳戶,然後只針對那個目的去使用帳戶中的錢,像是長期儲蓄帳戶、財務自由或投資帳戶、捐獻帳戶等等。每個帳戶有各自目的,當你其中一個特定目的帳戶是小孩的教育基金時,你就只從該帳戶中提錢出來付學費,這樣做會比較平衡。

至於投資,我有很穩健的投資哲學:把財產的一半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其他財產的三分之二放在比較穩健的投資,然後剩下的10~15%放在高風險投資上,像是報酬率2 成以上的投資標的。我不覺得人們要用他們的錢去下賭注,聰明運用你的錢,然後保守一點,不要當個賭徒,因為你可能賠掉很多錢,而不是賺到它。

投資的第1 個原則是「不要賠錢」,第2 個原則是「要滿足於穩健的投資」。如果你想著要預測市場、打敗市場,最後只會失敗。以股票市場為例,幾百萬人都說自己是專家,那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變有錢?如果你現在沒什麼錢,就更不能冒風險,必須把錢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上。

Q4:投資的百分比,可以隨著自己的個性喜好來調整嗎?

這是最糟糕的方法,如果你是個喜歡高風險的人,你應該要做高風險投資?不,你會賠錢!依照個性去投資,就是依照你的喜好去投資,但投資是非常講究邏輯的,不能感情用事,而個性就是很感性的東西。投資高風險可能讓你賺錢很快,但如果賠錢了,就得花你1~10 年的時間才能把它賺回來。

最好的投資是你自己,因為「你」是讓自己獲得成功的「根基」(root)。每一件事的結果都是從你而來,不是股市、不是政府,而是「你」。

只有你能讓自己變有錢,所以你必須致力於讓自己成長,讓你的思考茁壯,打造你的品格、技能等等,如果你做了這些事,你就是成功的核心關鍵,這誰也帶不走。

菁華分享:哈福的財富自由心法

即使已出版6年,《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卻值得隨時複習。此處摘錄書中5個財富檔案,什麼時候看都受用!

○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

╳ 窮人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哈福認為,大部份的人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有錢人卻完全清楚,他們想要財富就不會隨便動搖,而且全心全意投入創造財富的活動中。

「想要」不必然導致「擁有」。想要卻得不到,只會導致更多的欲望。哈福表示,「致力」於變得富有,就會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例如一天工作16 小時、一週工作7 天,犧牲跟家人朋友聚會的時間……。這段時間可能很長,但有錢人會準備充分,而且願意做這些犧牲,去達到致富目的。

○ 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

╳ 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有錢人並不比窮人聰明,只不過有錢人管理金錢的習慣和窮人不一樣。」哈福一針見血地說,財務成功和失敗的最大差別,在於你管理金錢的能力。

必須培養可以管理小額金錢的習慣和能力,才有機會得到大錢。哈福建議,到銀行開一個「財務自由帳戶」,每次收到一筆錢,就把其中10%放進帳戶,並規定這筆錢只能用來投資和創造收入,只有退休後才能動用這筆錢。就算錢不多,從1塊錢開始都可以!

另外,在家裡設立「財富自由罐」,讓自己養成習慣,每天丟一點錢進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上。

很重要的一點是,除了財務自由帳戶外,還要有一個佔每月收入10%的「玩樂帳戶」。「管理金錢的重大祕密之一,在於『平衡』,」哈福解釋,如果只會存錢,完全不花費,很可能哪天欲望一次爆發而花大錢,反而摧毀長期辛苦的成果。扣掉前面20%後,剩下的收入再分別存入4 個帳戶:10%「長期存款」、10%「教育進修」、50%「生活所需」、10%「付出捐獻」。

○ 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

╳ 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

窮人喜歡拿固定月薪,因為這樣帶給他們安全感,但哈福直指這樣的「安全感」卻帶來無法致富的代價。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之下,因為時間有限,當然獲得的報酬就會有限。

相較於窮人,有錢人通常會在某種形式上擁有自己的事業,並從利潤中賺取收入。哈福建議每個人都要擁有自己的事業,不管是專職還是兼職。即使沒有創業構想,也可以借用企業制度,例如當業務員,以業績創造獎金,也是一種具備高度主導性,跟創立事業性質相近的方式。

○ 有錢人想:如何兩個都要?

╳ 窮人想:如何二選一?

窮人和大部份的中產階級,都是從「匱乏」的角度看世界,但有錢人卻想辦法利用創意,去達到自己「兩個都要」的目標。

哈福強調,從現在開始,當自己面臨非此即彼的選擇時,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如何兩個都得到?」

這樣一來,你的意念就不會只考慮如何在兩者中間擇一,反而是想辦法讓兩者都能做到,而只要行動,就可能帶來成功。

○ 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有錢人的目標就是盡快達到「財富自由」,也就是有能力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工作,也不必在金錢上依賴他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透過「被動收入」來維持生活,這是一種不用靠自己親自參與,就能帶來收益的收入,例如把錢投入投資和事業後,孳生出的利息和回報。

「窮人選擇現在,有錢人選擇平衡,」哈福指出,透過儲蓄、投資,再讓錢幫你賺錢。這就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異:窮人把1 塊錢當1 塊錢,用錢換取眼前想要的東西;有錢人把每一塊錢視為「種子」,種下之後就能多賺100 塊錢。

所以你今天花掉的每一塊錢,其實是花掉了未來的好幾百塊錢。下次衝動消費前,記得先讓腦袋中「財務自由」的檔案出來阻止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下面哈福的書來看!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轉至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501&page=1

如有牽涉版權問題請告知,本站會馬上刪文謝謝!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小遊戲,這個小遊戲是我近十年來,在課堂上至少對上千名學生實驗過的小遊戲,實驗結局從無例外,以科學角度來說,這是個百分之百會重複再現結果的遊戲。這個小遊戲十分有趣,當你實驗完後,你一定會莞爾一笑,笑自己也不知不覺掉入這個人生陷阱。遊戲內容如下:
 
千元大鈔的金錢拍賣會
 
在課堂上,盧老師從皮夾裡掏出一張千元大鈔,向所有的學生宣佈﹕老師即將把這張千元大鈔拍賣給出價最高的學生,而且老師一再保證遊戲是真的,千元大鈔一定會拍出去,但各位必須遵守拍賣遊戲規則,規則如下: 大家互相競價,以50元為單位,到沒有人再加價為止。出價最高的人只要付給盧老師他所開的價碼即可獲得這張千元大鈔,但出價第二高的人,不僅無法獲得千元大鈔,仍需將他所開的價碼如數付給盧老師
 
這個別開生面的「以錢買錢」的金錢拍賣會,立刻吸引了大家的興趣。剛開始時,「100元」、「150元」、「200元」的競償聲此起彼落,到價碼抬高到「500元」時,步調緩和了下來,只剩下三、四個在競價。最後只剩下陳同學和王同學在那裡相持不下。當王同學喊出「950元」時,盧老師技巧性地彈一彈他手上的千元大鈔,眼神曖昧地看著陳同學,陳同學似乎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1050元!」這時會場裡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
雙方喊價持續一段時間後,當陳同學喊出﹕「1900元!」主持人盧老師轉而得意地看著王同學,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王同學咬一咬牙,衝出口說﹕「2050元!」人群裡起了更大的騷動,陳同學擺一擺手,示意他不玩了,表示他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結果,王同學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1000元」鈔票,而陳同學則平白付出了 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地各損失的「1050元」,而這些錢都納入了盧老師的荷包。此時盧老師呵呵大笑,並做出一個表示荷包滿滿的誇張手勢,此時全班同學才恍然大悟,原來最大贏家是拍賣會的主持人-盧老師啊!  以上這個遊戲就是一個標準的人生陷阱!
 
這個遊戲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蘇必克M.Shubik發明的,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裡「賺到錢」。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陳同學和王同學在這個「陷阱」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自古以來,人類為捕殺動物所設的「陷阱」,通常有下列三個特徽﹕
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
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
3.越想掙脫,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與此類似。社會心理學家泰格(A.Teger)曾對參加「千元大鈔拍賣遊戲」的人加以分析, 結果發現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兩個動機,一是經濟上的、一是人際關係上的。經濟動機包括渴望贏得那張千元大鈔、想贏回他的損失、想避免更多的損失﹔人際動機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處罰對手等。
 
千元大鈔就是一個明顯的誘餌,開始時,大家都想以廉價而容易的方式去贏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價碼是最後的價碼,大家都這麼想,就不斷地互相競價。當進行一段時間後,也就是出價相當高時,相持不下的兩人都發現自己掉進一個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們都已投資了相當多,只有再增加投資以期掙脫困境。當出價等於「獎金」時,競爭者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發現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當出價高過獎金
時,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是「損失者」,不過,為了挽回面子或處罰對方,他不惜「犧牲」地再抬高價碼,好讓「對手損失得更慘重」。
  
人生到處有陷阱
 
在日常生活裡,大至商場上的競爭,小至等候公車,都有「陷阱」在等待著你。譬如公車平常是十五分鐘一班,當你花在等待的時間超過十分鐘後,你會開始煩躁不安,但通常你會繼續等下去,等到超過十五分鐘公車還不來時,你除了咒罵外,也開始感到「後悔」--你應該在十五分鐘前就走路或坐計程車去的。但通常你還會繼續等下去,因為你已「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不甘心現在改坐計程車,結果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公車姍姍來遲,你心理的困境才獲得解脫。商場上很多投資也是人生陷阱,舉例來說買股票也是一種人生陷阱。一旦股價下跌,往往愈買愈多,最後往往血本無歸。當然賭博也是一種人生陷阱,千萬不要嘗試!
 
但人生有很多「目標」,並不像公車那樣「必定會來臨」,而且投資進去的往往也不是你「個人的時間」而已,有時候你會把整個家庭也一起投資進去了,例如單向癡戀因付出太多,回報太少產生心態上的失衡最後導致謀殺就是一種陷入人性陷阱的最佳例子,各位看看社會版面新聞不是常常有這種案例?
  
如何避免蹈入陷阱
 
在人生道上,如何避免蹈入這類「陷阱」,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心理學家魯賓J.E.Rubin)的建議是﹕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
2.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到底﹕譬如邀約異性,自我約定「一次拒絕就放棄」,不可改為「五次裡面有三次拒絕才放棄。」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事實證明,兩個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車,「脫身」的機會  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5.保持警覺。
這些方法大家也許都知道,但「知易行難」,一旦掉進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最後盧老師會在課堂上建議大家人生要學會一種能力,就是 .................................................................................
...........................................................................
..................................................................
...........................................................
..................................................
.........................................
..................................
.........................
................
..........
......
大家要學會一種"捨得"的智慧!
有時候人生啊! 就是有"捨"才有"得"!


作者:盧瑞山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覺醒後,我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

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結婚幾個月就離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別人的臉色過生活。

她說,婚後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階級,她在家閒著無聊,偶爾去逛街購物刷卡,也不過十幾萬元,她先生看了刷卡單,說要限制她的額度,她一氣之下,就把卡丟到先生臉上,說自己要去上班賺錢,然後自己去辦卡,去購物,去過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要看人家臉色。

我問她先生一個月的薪水多少?她很得意的說不多,大約只有十萬元。

我聽了她的回答,內心開始為她的人生感到遺憾。

因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她的先生不是個小氣的壞蛋,而且也應該是個能包容的人;相對的,她的衝動,反而是結束兩人緣分的關鍵。

尤其,當一個男人當到了主管級,雖然賺的錢不算少,但工作的壓力想必也是很大的,相信他也是怕老婆擔心,才沒有讓她知道工作上的辛苦,結果,她反而不知惜福,還覺得他的薪水太少。

像她這種活在「無明」中的人,老實說,我們身邊就一大堆。

我的鄰居是一位老實人,但自從被公司裁員失業後,就一直意志消沉,賦閒在家。他們家的每月開銷,包括房貸和小孩子的學費,都由他老婆在餐廳當會計,一肩扛起來。

雖然大家都很熱心,幫這位鄰居介紹工作,但他總是做沒幾天,就不想上班。後來,他開始去和人家賭博,一開始小賺一點錢,後來一輸再輸,連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也都拿去賭。

因此,我經常可以在半夜,聽到他們夫妻在吵架。

後來,兩人吵到門外,驚動里長,這位失業的鄰居還請里長和我們這些住戶來評評理。

他的意思是,他也是為這個家好,才會想去翻本,並不是他愛賭,而且他已經摸到賭錢的祕訣,只要再給他一點賭本,他會贏很多錢回來養家。

然而,他老婆卻哭著說,家裡的錢早就被拿光了,現在身上的一點錢,也是去娘家借來的,再拿走,小孩子要吃什麼?

里長和住戶們聽了,就說是鄰居不對,鄰居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後來,聽說他欠了地下錢莊很多錢,從此就沒有再回到這個家。

無知,人皆有之,只要你承認自己的無知,並不會危害他人。

然而,無明就是很恐怖的東西。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所謂的無明,是你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而且還把自己的妄想付諸行動,害人害己。

因此,無明的人,是最可怕的,尤其這個人,是你的親人或有共同利害關係的人。

據說,我老家鄉下有一位大地主,生了三個女兒,這三個姐妹感情非常好,即使上學或回家讀書和睡覺,都在一起,不願分開,在鄉里間成為佳話。

然而,三姐妹長大各自嫁人後,大姐和二姐兩家人仍是住在一起,感情和以前一樣好,只是小妹嫁到遠地,嫁給了一個生意人。

過沒幾年,小妹的先生似乎生意不順,負債累累。有一天,小妹回家來,要求父母提前把家產分一分,父母聽了差點昏倒,大姐二姐也罵小妹不孝,但小妹又哭又鬧說自己本來就應該拿家產,現在她缺錢,提前拿有什麼不對?

父母拗不過她,最後答應把家裡的田產和不動產,分了三份。

小妹又哭鬧起來,說應該分成四份,她拿兩份,因為大姐二姐都沒有負債,先生又都有賺錢和積蓄,她的老公負債累累,難道全家人都對她見死不救?不怕她老來沒有依靠?

大姐二姐聽了很難過,她們並非在意那些家產,而是心寒小妺何時變得如此現實自私,又不講道理。

然而,小妹仗著父母寵愛她,哭鬧之外又絕食抗議,大家只好依了她。

小妹拿走了家產後,大姐二姐也開始疏遠她,漸漸的和她形同陌路,可以說,她為了家產,斬斷了和家人的緣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深或淺,長或短,是否會變成善緣或惡緣,全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是經營健康食品的。

有一天,他來找我借錢,說周轉上有急用。我為了減輕他的心理負擔,就說乾脆買他的健康食品來吃,讓他有收入。

然而,他似乎以為我很有錢,每隔幾天,又抱一堆新的產品,來向我說明,說吃了對身體哪裡很好,很有幫助。

我心想他可能又缺錢,於是又向他買了一堆。同時,向他暗示,我自己的收入也不高,而且家裡的健康食品,也已經堆成一座山了,幾年也吃不完,可以暫時不要進貨了。

他笑著說他懂這道理,我心想他應有自知之明,不會再來了。

想不到,才隔了一個禮拜,他又抱一堆什麼國外最新進口的產品,硬要我買下,而且為了感謝我的支持,除了再打折外,錢可以先欠著,等我日後手頭方便,再來向我收。

我聽了,心裡為他感到遺憾。我很清楚,這一次,我跟他的緣分真的盡了。

我開門見山的告訴他,不應該把我當呆子,把我的真心幫忙,看成是冤大頭。

他聽了氣得漲紅著臉,胡言亂語把我數落一頓就走了。從此,兩人沒有再聯絡。

人跟人,是否能做朋友,或是成為仇家,不是靠緣分,往往是由無明的一方決定的。

如果你在人際關係上,也有和我同樣的感慨和無奈,就先讓自己保持覺知吧!

或許,在某些人眼裡,我們就是那個「無明的人」。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