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理財觀念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ONEY

  從MOBILE01投資理財版看到謝小花大大的分享文,覺得寫的很不錯所以轉載與大家分享。

 

我67年次,一千萬這個數字可能對高收入者或大戶沒什麼,可是對一個月夫妻收入近八萬的家庭(兩大一小)來說,已經是筆不小的數字了。歸納一些自己投資的過程和經驗,相信應該可以對跟我一樣是小散戶、領普通死薪水的投資朋友一些觀念上的小小幫助。


一、 要及早儲蓄和投資,所有可運用的錢都是慢慢存起來才有的,有本以後再加以運用,所以如果這點做不到的話,後續如何理財都不用談了。年紀輕一點開始儲蓄和投資,將會有非常大的優勢,一般人想要投資理財卻又有錯誤的想法,以為一定要薪水高到一個程度才能理財,卻不知根本的問題在收入扣除支出永遠沒有結餘以致無錢可理。

(一)、一般人都是2x歲開始工作,3x歲結婚生子,如果2x歲~3x歲這段黃金收入期間沒有先開始的話,將會浪費約寶貴的十年來累積經驗和資本。因為2x歲初入社會雖然錢賺得不多,但一人飽全家飽,除了生活費外,比較少必要支出(這邊不考慮學貸,雖然我以前學貸也有十多萬);但3x歲後從結婚開始到小孩子樣樣都是支出,雖然這時收入可能比2x歲多,但必要性支出也多了,扣除支出後的淨收入未必增加。所以2x歲時沒有存到足夠金額來支應3x歲的話,一旦3x歲時薪資成長幅度趕不上必要支出成長幅度的話,就會常覺得錢不夠用了。

(二)、再來,2x歲時開始投資的話,金額比較小,所以輸贏也比較沒有壓力,這段時間可以一邊存錢一邊投資瞭解金融市場、各種商品的風險和循環。這段時間雖然賺賠金額比較小,可是得到的經驗卻是累積未來更大資本的基礎;如果3x歲才開始投資的話,一來沒有經驗,所以可能理專報個基金或隨便問一支明牌就買進了,二來3x歲時身邊的儲蓄重要性就比2x歲時大,比較不能承受大額的損失。

(三)、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一個人的收入、可分配所得就是那些,用來滿足一個需求勢必排擠到其它需求,人生及時享樂是很好,但若享樂過了頭,在3x歲後需要用錢時,才覺得左支右絀,那時就不能哭窮了。如果沒有體會到儲蓄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逐更高的薪水而伴隨更多的消費,將落入一個無止盡追逐薪水的循環。


二、 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最重要的除了投資時間點要危機入市(危機入市除了個人特質外,也可以經驗的累積來加以訓練)外,市面上各種股票、基金一卡車,選錯標的常讓人賺了指數賠了價差,甚至一套就是天長與地久。

(一)、投資最重要的是趨勢,多頭市場時阿貓阿狗的股票都會上漲,差別在漲多漲少;空頭市場時也別太冀望自己可挑到異軍突起的標的,因為大部份股票都會下跌,差別也是跌多跌少。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資金投入後賺錢固然很好,但要考量到如果方向看錯賠錢了,賠錢的標的是否能隨著指數的復甦再度回漲,這通常也是散戶投資人的致命傷。因此以上述兩點來說,要投資台股,國內ETF其實就是一項對散戶投資人很友善的投資工具,只要看對趨勢指數上漲就會賺錢,不需要再費心管漲什麼類股,因為買個股也不一定績效比大盤好,看錯趨勢套牢又不會停損的話,只要指數漲回也一定可以回本,真的是一般散戶投資人提高獲利率的好標的。

(二)、投資工具選擇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影響持有、加碼的信心。有經歷過金融風暴的投資人都感受過在崩盤最慘烈的時後,許多標的開盤價就是收盤價,如果當時欲投資之標的沒有讓人有足夠信心進場接刀建立大部位的話,將錯失底部翻漲獲利的機會。像是ETF(規模大、流動性夠為佳)這種與指數連動的金融商品,可以幫助投資人去除諸如:會不會倒、賺指數賠價差等方面的疑慮,對投資人在底部買進持有之信心有莫大的幫助。

(三)、另外要注意的是單一產業基金及單一國家基金雖然在多頭行情時爆發力驚人,但若在景氣循環高點時介入,崩盤後有可能長達數年或甚至更久的時間,基金淨值都無法回到當初的高點,中間即使全球景氣轉佳,此兩種基金有可能復甦力道偏弱,無法跟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以致淨值仍可能趴在地板上彈不起來,投資前需瞭解並審慎評估。2000年科技基金、2008年房地產和新能源基金及處於失落N年的日本基金是代表作。


三、 善用時間、耐心是必要的:許多投資人在買進一標的之後,都急於在短期內看到該標的物的價格往自己預期的方向上移動,若在心理可忍受的範圍或時間內價格移動的方向不如預期,便認為這標的是項失敗的投資,而有後續的處理動作。事實上市場價格往往在這些當初對它最有信心的投資人也放棄它的時後,開始展開波瀾壯闊的行情。

(一)、這項道理很簡單,如果投資人急於在一年內(甚至更短?)投資組合上漲50%,那他可能就必需在組合中納入較多的高風險部位,且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不太容許有太多犯錯的機會,不然獲利目標便無法達成,正因為如此,時間急促加上投資標的的高波動性,更加重心理上的操作壓力而容易做出錯誤決策。如果將投資時間拉長至3年、5年或10年,除了投資工具的選擇變多外,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不理會市場上短期的價格波動。

(二)、市場上一些成功的投資人,許多都是靠著時間複利去等待、去滾出來的,這部份就不多說了。等到能體會到時間是散戶最大的武器時,相信不管是資金或經驗都已經更上層樓了。


四、 穩定持續的報酬優於不確定性的暴起暴落:相信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慢慢的爬,還是會抵達目的地,兔子雖然很快,但橫衝亂撞的可能快到終點時掉到一個大窟窿裡。

(一)、有些人會問我說把錢拿去押一檔標的,押對個一次不就可以賺多少多少了嗎?我自己是認為這種重押的操作模式會變成一種習慣,也比較像是賭博,賭久了總會輸的,而穩健一點向前進,其實要多花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的久,況且資產在幾十萬或一兩百萬這樣子買法賠錢還可以容易用薪水存回來,等到資產成長到一定規模,賠掉的錢靠薪水要存很久時,就會知道每次重押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二)、不要覺得電視或雜誌上報導有些神人在金融市場賺了多少錢很厲害,就想跟著模仿採取高風險投資方式,事實上更多人只要受到一次金融重擊後就倒地不起了。


五、 融資和期貨不要玩:這應該就不用多說了,身邊玩這個而大賠的應該比比皆是(當然還是有大賺的神人,但畢竟就像樂透得主,是少數中少數),不要以為自己會是少數中的贏家。


六、 我的各個階段操作模式:有朋友會說,資產好少,手邊的錢去投資也賺不了多少,如果一次給我1,000萬,只要賺個10%就一百萬了,多好賺!?事實上如果資產沒有從10萬到100萬再到1,000萬慢慢累積(相信之後到更大的金額也一樣),中間一路參與金融市場,一步一步靠著儲蓄和投資來往上增加的話,直接給這個人一千萬去操作,有極大的機率會是賠錢收場,因為他少了這個累積過程中的操作經驗。本金10萬,如果賠了30%是賠3萬,可能一兩個月薪水就存回來;100萬賠30%是賠30萬,可能要幾個月到一兩年(因人收入而異)才存得回來;1000萬賠30%是賠300萬,就得存非常多年了(一般上班族而言)。

(一)、我記得在資產幾十萬的時後,都以高風險個股或國內外股基為主(現在個股已可改為ETF),這個時期投資有賠到的話,薪水可以容易的存回來、補回來。所以存錢還是以薪水為主,投資只是在摸清商品、市場和循環,不是要每個人對金融市場有多瞭解,而是想理財的人起碼對各商品的風險要有一定認識,例如不能把高收益債基金當做等同於定存認為是無風險商品。

(二)、資產累積到4、5百萬的時後,這時對市場應有一定熟悉度,對利率、匯率及各項經濟數據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和方向,已可不需依賴理專或報章雜誌等小道消息。全部買進風險性資產的話,一次看對行情,已經可以賺進百萬元;賠錢的話,金額亦相對變大,這時賠錢金額,要靠薪水再存回來,已經要一段時日了。所以記得我在這階段,開始研究一些每年預期報酬率5%~10%左右的商品,當然3~4%更保守的商品也在研究範圍,主要就是因為資產相對一年的薪水存款收入已經大很多了,賠錢的話要再靠薪水存回來,會浪費較多的時間成本。

(三)、資產累積到8百至千萬的時後,此時相對家庭年收,已拉開至相當距離,至此自然已不大可能仍依以前看好某趨勢或標的就全部金額買入的操作模式,而是依自己可承擔的比例投資風險性資產及防禦性資產,所以這時台幣存款、外幣、各式債基到股票等低風險至高風險資產會以經濟現況判斷及風險承受度依比例納入投資組合中。

(四)、各項資產買進時點:前述三小段可以看到隨著資產增加,開始做資產配置時,會將不同資產納入投資組合中,但這各資產納入的時間點,並不是在同一時間點完成的,景氣有循環,資產價格也會變動,所以在各項資產中必定有些資產會是屬於負相關或是反向關係,需利用各項資產在相對便宜時點建立部位,而這建立部位的過程中,等待是必要的條件,因為有些資產的便宜價格可能不是幾個禮拜或幾個月就等到的,可能一等就是一兩年甚至更久。

(五)、這一段的說明重點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除經驗之累積外,其資產必定隨著薪水及投資收益的累積而往上增長,到了某個階段甚有可能投資收益佔收入來源之一大部份,一開始可以依靠薪水收入來彌補虧損之操作模式必定隨著資產增值而改變,所以各階段的操作方法自然不會相同。但資產要增值到多大時開始資產配置,這完全因每個人薪水收入及風險承受度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每次均100%持有風險性資產,在每次看對方向的情況下資產均會增值許多,隨著資產越來越大,只要看錯一次,這次的失誤將會吃掉多次先前的獲利。


七、請敬畏市場,保持彈性: 市場千變萬化,過去讓人賺得退休金的標的未來不一定會重演,且有可能因為經濟變遷或景氣循環讓原本黃金標的變燙手山芋;而過去被棄如蔽屣的標的或市場也同樣可能鹹魚翻身。市場永遠是對的,且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別以為過去的歷史經驗都這樣,這次也100%一定是相同的情況,往往有經驗老手的慘敗,也都是因為他過去的經驗,不敵黑天鵝的出現。要決定一筆交易前,即使是自信滿滿,也請先想一下如果市場不是順著自己的判斷來發展的話,能否去承受。


八、結論: 

(一)、投資是條不歸路,賺錢的人因為找到方法而持續待在市場裡,期望資產繼續成長;賠錢的人則想找到這個方法而捨不得離開市場,期望脫離虧損開始賺錢。偏偏長期下來市場參與者中只有少數人是賺錢的,所以想要投資理財的人,至少要先知道市場不會是一個讓大家都成為暴發戶的地方。

(二)、儲蓄、簡單投資工具、耐心等待、穩健獲利,這四點是我從金融市場中所體會到,也應該是一般普羅大眾散戶投資人最容易辦到且花費成本最少、又能有較高機會獲利的方法。文中都沒有提到諸如技術分析或要對什麼產業多熟悉,這兩方面我也真的不是很懂,也不會花時間鑽研,頂多看看歷史價格。為什麼我不研究這兩項呢?因為:

1.一般人研究技術分析玩不過市場。

2.一般人研究產業嗅不到未來趨勢。

更不用說花在鑽研這些所下的時間成本了。當然,我這裡只敢說”一般人”,因為還是有神人級的大師的確靠技術分析或嗅到未來當紅產業賺到了大錢,但我都把這些神人歸類於樂透得主,是少之又少的。投資只問結果(賺錢OR賠錢),如果懂很多花俏的投資工具或是方法,又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但卻無法持續在金融市場中賺得到錢,相信這樣的結果不會是大家所要。

------------------------------------更新及補充-------------------------------------
(1)若有需要收藏或轉寄轉貼的,歡迎喔。

(2)小弟目的是要分享儲蓄和投資也可以存到一筆不小的金額,有大大問到有沒有包含不動產,這裡面提到的數字,都是夫妻倆邊存邊投資從零到有的總資產,靠存錢及投資金融市場有價證券賺的,所以一千萬的內容,全部都是存款、基金、股票、外幣的總和,是隨時可依市價變現台幣活存的。

(3)直到現在,我們(兩個人加總)的年薪約140萬,我月薪約45000(扣完雜七雜八後實領),我太太約35000(一樣扣完後),91年七月我剛上班時,月薪實領31000,我太太89年剛上班時35000(是的,十年如一日),那時後我們總共的年薪約100~110萬,所以我們只是普通上班族,薪水也都不高,只是我們的薪水約可以存50%~60%下來。

(4)另外,小弟比較好運,因家裡有房子可以住,所以不需要購屋。而至目前為止還沒有開車,預計明年現金購入一台國產車。

(5)有人會說如果過了2x~3x的黃金十年怎辦?我自己其實也有朋友到35了才口袋空空想學投資,我都跟他說晚開始總比不開始好,總比人老了退休以後拿到退休金才開始進場賠光光好...

(6)一些操作細節
小弟於88~89年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而89年大學畢業,91年退伍,這段時間至今歷經了兩次大空頭,包括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而網路泡沫那次因為從約93年4月sars過後金融市場開始全面復甦,因為那時小弟才開始工作不到兩年,自然本金不高,即使賺錢也都是小錢。一直到95~96年,就是積極存錢及瞭解市場和商品,這時夫妻資產約累積到三百多萬(95年1月結婚時資產260萬,這印像最深),後來首次嘗到一次豐厚的甜頭,在台股上賺到一百多萬(我主文裡有提到,我的操作模式第二階段),因這次的甜頭總資產於96年底增為五百萬。後來遇到97年金融海嘯,因資產有適時分散,因此又賠回去一百多萬,至97年底98年初總資產約四百萬。於97年下半年一路跌至98年初時,憑自己當時近十年的經驗加上當時的市場氣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將現金及所有風險較低資產變現,逢低對自己最熟悉的台股買進ETF,直至4100點全部買光所有資金,會挑ETF的原因在主文裡有提到。後來有幸遇到市場反轉,我也很耐得住性子,直到七八千點才首次分批處分,至今仍有相當部位的台股及其它風險性資產。
所以我總共大賺兩次,一次是95~96年的一百多萬,一次是98年初至今約....四百多萬,中間有賠一次一百多萬,而那兩次大賺,我的確都是用耐心等出來並需要有點經驗和勇氣的,這樣的獲利,並不是單純的用一年報酬率多少去推估這麼簡單就可算出,最主要還是要經驗、耐心及勇氣。
一般人看到這,會覺得在4000點左右把資金全下怎麼會是穩健?我認為我的穩健是指我只用現金(不借貸融資及期貨)買我熟悉的ETF及特定幾支股票,資金成長到一定部位後,我自會再去做資產配置,如果只是一味的要穩健而讓自己錯失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大買點,我想這也不是好的操作方法。

(7)另.....我學生時有買過聯電一張喔,93元買進,後來30多元賣出夠慘吧....呵...從此對電子股戒慎恐懼,那時還有買過太電(已下市)。台股各類股我大概都買過了,所以才會得出上述心得。基金方面的代表作是景順全球科技(前身好像叫做中信全球科技)。

(8)有大大問到以後又遇到四千點怎麼克服自己建立大部位的問題,從我的文中可以看到,這多年下來,我一直是個積極的金融市場參與者,舉凡台股大部份類股、各類國內外基金(包含全球、區域、單一國家及產業)及外幣等,均有或多或少的操作經驗。有了這些經驗,自然會對要買入的金融商品的風險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在金融海嘯四千左右時敢把所剩資金全買ETF,那是因為我有考量過即使再跌到三千點也不過是25%,而當時資產4百萬跌25%是1百萬,這只要一年多我們就可以用薪水存回來,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承受的風險,況且還有後續的薪水可以加碼。ETF的風險可預測性,在當時一堆個股動不動每天跌停,幾個禮拜一個月的就可以跌掉30%以上的實在是穩健多了。因此我才說想投資,要對商品有一定的認識,而不是買了以後狂跌個幾十%,才一直在問為什麼,就是這個道理。

(9)我的確是金融相關行業,但我只是一個小小員工,談不上專業人士,充其量我只是一個熱愛金融市場、喜歡數字跳動、會主動學習及思考的小散戶。有大大提到一些高收入人士可能也不容易達到千萬資產的目標,依小弟愚見,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是高所得高支出,賺多少花多少,所以錢不容易存下來,又或是愛買奢華及炫耀性商品如名貴車子等,大家別忘了小弟沒開車,現今的坐騎還是一台小100摩托車。第二是高所得高課稅,高所得的專業人士賺得再多,再加上夫妻合併申報,可能至少都稅率30%起跳,以收入三、四百萬來說,課完稅後剩多少呢?小弟家庭薪資收入約以目前140萬算好了,稅率12%(以前13%),善用特定熟悉的高扣抵率股票(以前都有30%以上),不但領到股息(另外還有利息收入,所以家庭總所得會比上述140萬再多加30~40萬)還可以有高扣底稅額來抵稅,其實工作這麼多年我很少繳到稅,有時還可以退稅喔。這樣子一來一回,如果高所得人士又不懂得節流存錢,自然兩邊的所得就拉近了。

(10)對了,請恕我沒有放圖上來,如果大大們覺得我的文章是在唬爛,沒有任何意義,可以直接跳過,真是對不起浪費您的時間了。

(11)打了這篇肉肉長的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分享一些投資經驗的,當初只是有感而發發現自己家人及朋友都是問明牌買飆股,常賺小賠大,不然就是年紀大了才想理財,然後對照自己多年來在市場裡存活下來的一些想法及歷程,就把主文寫出來囉。大大們信也好不信也好,不要彼此傷和氣阿,反正我一樣過我的生活,大家也一樣過自己的生活呀,都沒有差呀,是吧 呵。

(12)有些大大會問我一些個股的問題。小弟不才,從學生時至今交易經驗中,雖然台股各類股幾乎都玩過一輪,但幾乎都是小賺小賠或是做白工收場,直至領悟出跟隨大盤趨勢的標的。我記得初入股市時,在89年網路泡沫破裂崩盤前,台股是電子股的天下,那時傳產股沒有獲得太多市場關愛的眼神,因為電子股的漲幅非常驚人,市場也不太會關注現金股利是多少,因為股票股利配下來,股價再往上漲,這樣賺更快。從2003年SARS過後,這是一個新的分水嶺,因為這次的起漲傳產股開始崛起(開始有什麼中概F4或營建F4的),且市場開始關注現金股息多少、殖利率多少、哪些是獲利及配息穩定的股票。在這約莫十年之中,有很多股票是當時的明日之星或是獲利很好的股票,但是現在股價不知打了幾折,多少人慘賠其中;相反的也有不少是以前坐冷板凳、被歸為夕陽產業,甚至獲利穩定被嫌賺太慢(現在卻被冠上穩穩抱多久就可以抱到退休)而現在變市場追逐的熱門標的。因為看過太多樓起樓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產業景氣變化莫測,加上小弟才疏學淺,所以才不敢針對個股給大大們任何建議,望請見諒阿。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218279&p=1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圖片預覽

根據巴比倫出土的陶磚土記載,巴比倫最有錢的人叫做阿卡德,很多人羨慕他的富有,因此向他請教致富之道。

阿卡德原來是在擔任雕刻陶磚的工作,有一天,有一位有錢人歐格尼斯來向他訂購一塊刻有法律條文的陶磚,阿卡德說,他願意漏夜雕刻,到天亮時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條件是歐格尼斯要告訴他致富的秘訣。

歐格尼斯同意這個條件,因此到天亮時,阿卡德完成了陶磚的雕刻工作,歐格尼斯實踐了他的諾言,
他告訴阿卡德:「 致富的秘訣是:你賺的錢中有一部份要存下來。」 「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耔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你財富成長的種籽,不管你賺多麼少,你一定要存下十分之一 。」

一年後,當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他問阿卡德是否有照他的話去做,把賺來的錢省下十分之一。 阿卡德很驕傲的回答,他確實照他的方法作了,歐格尼斯就問:「那存下來的錢,你如何使用呢?」 阿卡德說:「我把它給了磚匠阿盧瑪,因為他要旅行到遠地買回菲利人稀有的珠寶,當他回來的時候,我們將把這些珠寶賣很高的價格,然後平分這些錢。」
歐格尼斯責罵說:「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為什麼買珠寶要信任磚匠的話呢? 你的存款已經泡湯了!年輕人,你把財富的樹連根都拔掉了,下次你買珠寶應該去請教珠寶商,買羊毛去請教羊毛商,別和外行人做生意!」 就如同歐格尼斯所說,磚匠阿魯瑪被菲利人騙了,買回來的是不值錢的玻璃,只是看起來像珠寶的東西而已。

阿卡德再次下定決心存下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當第二年,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他又詢問阿卡德錢存的如何? 阿卡德回答:「我把存下來的錢借給了鐵匠去買青銅原料,然後他每四個月付我一次租金。」
歐格尼斯說:「很好,那麼你如何使用賺來的租金呢?」 阿卡德說:「我把賺來的租金拿來吃一頓豐富大餐,並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我還計劃買一頭驢子來騎。」
歐格尼斯笑了,他說:「你把存下的錢所衍生的子息吃掉了,你如何期望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能再為你工作,賺更多的錢?當你賺到足夠的財富時,你才能盡情享用而無後顧之憂 。」

又過了二年,歐格尼斯問阿卡德:「你是否達到夢想中的財富?」 阿卡德說:「還沒有,但是我已存下了一些錢,然後錢滾錢,錢又滾錢。」 阿格尼斯又問:「那你是否還向磚匠請教事情?」 阿卡德說:「有關造磚的工作請教他們能得到很好的建議。」

歐格尼斯說:「你已學會了致富的秘訣。首先你學會了從賺來的錢省下錢,其次你學會了向內行的人請教意見,最後你學會了如何讓錢為你工作,使錢賺錢。你已學會如何獲得財富,保持財富,運用財富。」

早在八千年前的巴比倫人就指出:成功的人都是善於管理、維護、運用創造財富 。
致富之道在於聽取專業的意見,並且終生奉行不渝。 這則古老的智慧當中,蘊含著金錢的五大金科定律: 換個名詞 -- 萬事萬物亦復如此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一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二定律:金錢(萬事萬物)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願意打開心胸,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三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留在懂得保護它的的人身邊。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的維護它的財富,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四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從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邊溜走。對於擁有金錢而不善經營的人,一眼望去,四處都有投資獲利的機會,事實上卻處處隱藏陷阱,由於錯誤的判斷,它們常會損失金錢。

◆ 金錢(萬事萬物)的第五定律:金錢(萬事萬物)會從那些渴望獲得暴利的人身邊溜走。金錢的投資報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資獲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錢。缺乏經驗或外行,是造成投資損失的最主要原因。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4609&fpage=4
(本文摘自:「是的,我要成功」 / 麥田出版)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家專訪《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4大建議,立刻打造致富腦

9月中,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將首度來到台灣,

傳授他為期3天的潛能開發課程。哈福就是靠著訓練自己學有錢人思考,在2年半內,將財富從2,000美元滾到百萬。

有錢,靠的是「環境」還是「腦袋」?哈福‧ 艾克(T. Harv Eker)絕對會大聲地說是後者。

2005 年他撰寫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一上市就登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他創辦的「巔峰潛能訓練公司」,開設「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密集訓練課程」(MMI),

更是場場爆滿。2009年他在新加坡授課時,有不少台灣人甚至組團專程去聽。

為什麼一本致富書籍掀起那麼多關注?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同於坊間教你用投資策略來賺錢,

而是告訴你如何從源頭─你自己來改變。當改變想法,行為自然就跟著改變,進而創造財富。

哈福自己並非出身富豪之家,他的心得全來自現實中摸索歷練的過程。

「溜溜球人生」變百萬富翁

哈福有個辛苦的童年,小時候,他跟著父母從歐洲移民到北美洲,當時父母身上只有30美元,一家子在加拿大過著收支總是打平的生活。這也使他13歲時就得出外打工,送報生、冰淇淋小販、在海邊兜售防曬乳液等等差事,都曾經是他的工作。

因此他極度渴望成功,讀書、上訓練課程,希望讓自己循著前人腳步有所成就,卻始終苦於無法實現。在美國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讀了一年之後,他決定休學追求致富之夢,開始做好幾種生意。每一次都希望自己賺大錢,卻每一次都讓自己變得更慘淡,他形容自己就像過著「溜溜球」般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他又窮到只能搬回家住時,遇到了父親的有錢牌友,對方跟他說:「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去模仿有錢人的思考方式。」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哈福開始全心研究有錢人和他們的思考模式,學習心靈運作的內在法則,後來真的發現,有錢人的想法的確與窮人、中產階級不一樣。

因此,他重新設定自己的思考方式,並藉由對健身和運動的興趣,借了2,000 美元創立一間健身用品店,用來驗證自己的設定是否有用。

靠著看到健身用品的市場趨勢,以及在對的時間點進入經營,讓他在開店後的第6個星期六, 淨賺了11,000 美元;2年半後,分店數達到了10家,最後並賣出一半股份給食品公司H. J. Heinz,不僅賺了160 萬美元,成為他期待變成的百萬富翁,甚至出了一本《快速致富》(Speedwealth)的書。

他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發誓,如果自己能夠成為百萬富翁,就要幫助更多的人跟他一樣。所以他開始出書、講課,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又能幫自己帶進財富。

《Cheers》雜誌取得獨家採訪這位「致富腦」的推廣者,看他如何建議我們面對今日變局。

高效工作,帶動財富正循環

Q1: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全球經濟混亂的局面?才能幫助自己邁向富有

在我的課程中,許多人問我:「我怎樣變有錢?我如何有更多的錢?」但我說這是很糟的提問,因為唯一有錢的方法,就是「賺」錢。所以比較好的問題會是:「我如何賺更多的錢?」

我對「企業家」的定義是:一個替人們解決問題,同時可以賺大錢的人。如果你是個解決問題的人,要如何賺更多的錢?就是替更多的人解決更多問題。在現在這個經濟渾沌的時代,人們一定會產生更多問題,既然你是個問題解決者,現在就有更多的機會在你眼前。所以你應該要聚焦在你的工作上,思考如何替更多人解決問題。

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是去找「機會」何在,但你要找的應該是「問題」。一旦你找到了問題,機會就在問題的另一面。如果你只顧著找機會,是找不到的;我們的腦袋很會找問題,每天、每分鐘你都會發現問題,一個問題就需要一個解答,能提供解答,你就會變有錢。

此外, 你必須變成「大師」(master)。那些在財務上一直無法成功的人,是因為沒有釐清楚他們要做些什麼。如果你不夠好,別人為何願意付薪水給你?你必須很優秀、變成世界上最好的,就能賺得世界上最多的錢。

Q2:但現在年輕人起薪低,每月收支打平之下,如何跳脫這種沒錢的惡性循環?

每個人都是從低薪開始,會這樣開始,是為了「學習」,學習深入某個領域,並讓自己在這個領域表現很好,然後有一天,你可以運用這個領域學到的技能,去開展自己的事業。

但如果你一直處在這種狀態好幾年,而你仍然接受低薪,你找的工作也仍是低薪工作,那表示你的金錢藍圖是損壞的,因為它設定你只會去做低薪工作。

 

升職顯然是一種方法,但沒辦法很快,如果你希望賺更多錢,就必須靠「績效」和「結果」來賺錢,做得更好、更快,而不是寄望穩當的固定薪水。

選擇一個依據你的「價值」來賺錢的工作,勇敢放棄領薪水帶給你的「安全感」。有錢人想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有錢、富有,如果你的腳還踩在一壘上,是沒辦法到達二壘的,因此你必須離開舒適圈,做些事情是依照你的績效支薪。

我想再次強調,如果你沒有好的績效,你也不應該拿到好的薪水。所以要努力在自己身上,包括你的技能、你的天賦等等,然後學習、學習、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理財簡單分,投資重穩健

Q3:有了錢之後,又該如何理財?你的投資哲學為何?

理財和投資是兩件事,我通常會提及一個很簡單卻很有力量的理財方法。大部份人不使用這個方法,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會有財務問題的原因,尤其是年輕人。

讓我舉個例,足球賽中有11個人在場上,但你能想像11 個球員都負責射門嗎?不行,他們一定馬上輸球;還是所有球員都負責左前鋒?不行,因為球場就沒有人防守,你必須在每個位置上都有人防守,這些地方都要有人守著,你才可能贏球。

這就像所有人理財的通病,大多數人把錢只放在一個帳戶,只用那個帳戶存錢、花錢,這就像是棒球賽中,所有人都在守一壘一樣。

最好的理財方法是,將你賺的錢分別放在特定帳戶,然後只針對那個目的去使用帳戶中的錢,像是長期儲蓄帳戶、財務自由或投資帳戶、捐獻帳戶等等。每個帳戶有各自目的,當你其中一個特定目的帳戶是小孩的教育基金時,你就只從該帳戶中提錢出來付學費,這樣做會比較平衡。

至於投資,我有很穩健的投資哲學:把財產的一半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其他財產的三分之二放在比較穩健的投資,然後剩下的10~15%放在高風險投資上,像是報酬率2 成以上的投資標的。我不覺得人們要用他們的錢去下賭注,聰明運用你的錢,然後保守一點,不要當個賭徒,因為你可能賠掉很多錢,而不是賺到它。

投資的第1 個原則是「不要賠錢」,第2 個原則是「要滿足於穩健的投資」。如果你想著要預測市場、打敗市場,最後只會失敗。以股票市場為例,幾百萬人都說自己是專家,那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變有錢?如果你現在沒什麼錢,就更不能冒風險,必須把錢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上。

Q4:投資的百分比,可以隨著自己的個性喜好來調整嗎?

這是最糟糕的方法,如果你是個喜歡高風險的人,你應該要做高風險投資?不,你會賠錢!依照個性去投資,就是依照你的喜好去投資,但投資是非常講究邏輯的,不能感情用事,而個性就是很感性的東西。投資高風險可能讓你賺錢很快,但如果賠錢了,就得花你1~10 年的時間才能把它賺回來。

最好的投資是你自己,因為「你」是讓自己獲得成功的「根基」(root)。每一件事的結果都是從你而來,不是股市、不是政府,而是「你」。

只有你能讓自己變有錢,所以你必須致力於讓自己成長,讓你的思考茁壯,打造你的品格、技能等等,如果你做了這些事,你就是成功的核心關鍵,這誰也帶不走。

菁華分享:哈福的財富自由心法

即使已出版6年,《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卻值得隨時複習。此處摘錄書中5個財富檔案,什麼時候看都受用!

○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

╳ 窮人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哈福認為,大部份的人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有錢人卻完全清楚,他們想要財富就不會隨便動搖,而且全心全意投入創造財富的活動中。

「想要」不必然導致「擁有」。想要卻得不到,只會導致更多的欲望。哈福表示,「致力」於變得富有,就會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例如一天工作16 小時、一週工作7 天,犧牲跟家人朋友聚會的時間……。這段時間可能很長,但有錢人會準備充分,而且願意做這些犧牲,去達到致富目的。

○ 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

╳ 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有錢人並不比窮人聰明,只不過有錢人管理金錢的習慣和窮人不一樣。」哈福一針見血地說,財務成功和失敗的最大差別,在於你管理金錢的能力。

必須培養可以管理小額金錢的習慣和能力,才有機會得到大錢。哈福建議,到銀行開一個「財務自由帳戶」,每次收到一筆錢,就把其中10%放進帳戶,並規定這筆錢只能用來投資和創造收入,只有退休後才能動用這筆錢。就算錢不多,從1塊錢開始都可以!

另外,在家裡設立「財富自由罐」,讓自己養成習慣,每天丟一點錢進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上。

很重要的一點是,除了財務自由帳戶外,還要有一個佔每月收入10%的「玩樂帳戶」。「管理金錢的重大祕密之一,在於『平衡』,」哈福解釋,如果只會存錢,完全不花費,很可能哪天欲望一次爆發而花大錢,反而摧毀長期辛苦的成果。扣掉前面20%後,剩下的收入再分別存入4 個帳戶:10%「長期存款」、10%「教育進修」、50%「生活所需」、10%「付出捐獻」。

○ 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

╳ 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

窮人喜歡拿固定月薪,因為這樣帶給他們安全感,但哈福直指這樣的「安全感」卻帶來無法致富的代價。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之下,因為時間有限,當然獲得的報酬就會有限。

相較於窮人,有錢人通常會在某種形式上擁有自己的事業,並從利潤中賺取收入。哈福建議每個人都要擁有自己的事業,不管是專職還是兼職。即使沒有創業構想,也可以借用企業制度,例如當業務員,以業績創造獎金,也是一種具備高度主導性,跟創立事業性質相近的方式。

○ 有錢人想:如何兩個都要?

╳ 窮人想:如何二選一?

窮人和大部份的中產階級,都是從「匱乏」的角度看世界,但有錢人卻想辦法利用創意,去達到自己「兩個都要」的目標。

哈福強調,從現在開始,當自己面臨非此即彼的選擇時,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如何兩個都得到?」

這樣一來,你的意念就不會只考慮如何在兩者中間擇一,反而是想辦法讓兩者都能做到,而只要行動,就可能帶來成功。

○ 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有錢人的目標就是盡快達到「財富自由」,也就是有能力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工作,也不必在金錢上依賴他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透過「被動收入」來維持生活,這是一種不用靠自己親自參與,就能帶來收益的收入,例如把錢投入投資和事業後,孳生出的利息和回報。

「窮人選擇現在,有錢人選擇平衡,」哈福指出,透過儲蓄、投資,再讓錢幫你賺錢。這就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異:窮人把1 塊錢當1 塊錢,用錢換取眼前想要的東西;有錢人把每一塊錢視為「種子」,種下之後就能多賺100 塊錢。

所以你今天花掉的每一塊錢,其實是花掉了未來的好幾百塊錢。下次衝動消費前,記得先讓腦袋中「財務自由」的檔案出來阻止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下面哈福的書來看!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轉至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501&page=1

如有牽涉版權問題請告知,本站會馬上刪文謝謝!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小遊戲,這個小遊戲是我近十年來,在課堂上至少對上千名學生實驗過的小遊戲,實驗結局從無例外,以科學角度來說,這是個百分之百會重複再現結果的遊戲。這個小遊戲十分有趣,當你實驗完後,你一定會莞爾一笑,笑自己也不知不覺掉入這個人生陷阱。遊戲內容如下:
 
千元大鈔的金錢拍賣會
 
在課堂上,盧老師從皮夾裡掏出一張千元大鈔,向所有的學生宣佈﹕老師即將把這張千元大鈔拍賣給出價最高的學生,而且老師一再保證遊戲是真的,千元大鈔一定會拍出去,但各位必須遵守拍賣遊戲規則,規則如下: 大家互相競價,以50元為單位,到沒有人再加價為止。出價最高的人只要付給盧老師他所開的價碼即可獲得這張千元大鈔,但出價第二高的人,不僅無法獲得千元大鈔,仍需將他所開的價碼如數付給盧老師
 
這個別開生面的「以錢買錢」的金錢拍賣會,立刻吸引了大家的興趣。剛開始時,「100元」、「150元」、「200元」的競償聲此起彼落,到價碼抬高到「500元」時,步調緩和了下來,只剩下三、四個在競價。最後只剩下陳同學和王同學在那裡相持不下。當王同學喊出「950元」時,盧老師技巧性地彈一彈他手上的千元大鈔,眼神曖昧地看著陳同學,陳同學似乎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1050元!」這時會場裡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
雙方喊價持續一段時間後,當陳同學喊出﹕「1900元!」主持人盧老師轉而得意地看著王同學,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王同學咬一咬牙,衝出口說﹕「2050元!」人群裡起了更大的騷動,陳同學擺一擺手,示意他不玩了,表示他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結果,王同學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1000元」鈔票,而陳同學則平白付出了 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地各損失的「1050元」,而這些錢都納入了盧老師的荷包。此時盧老師呵呵大笑,並做出一個表示荷包滿滿的誇張手勢,此時全班同學才恍然大悟,原來最大贏家是拍賣會的主持人-盧老師啊!  以上這個遊戲就是一個標準的人生陷阱!
 
這個遊戲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蘇必克M.Shubik發明的,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裡「賺到錢」。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陳同學和王同學在這個「陷阱」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自古以來,人類為捕殺動物所設的「陷阱」,通常有下列三個特徽﹕
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
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
3.越想掙脫,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與此類似。社會心理學家泰格(A.Teger)曾對參加「千元大鈔拍賣遊戲」的人加以分析, 結果發現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兩個動機,一是經濟上的、一是人際關係上的。經濟動機包括渴望贏得那張千元大鈔、想贏回他的損失、想避免更多的損失﹔人際動機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處罰對手等。
 
千元大鈔就是一個明顯的誘餌,開始時,大家都想以廉價而容易的方式去贏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價碼是最後的價碼,大家都這麼想,就不斷地互相競價。當進行一段時間後,也就是出價相當高時,相持不下的兩人都發現自己掉進一個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們都已投資了相當多,只有再增加投資以期掙脫困境。當出價等於「獎金」時,競爭者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發現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當出價高過獎金
時,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是「損失者」,不過,為了挽回面子或處罰對方,他不惜「犧牲」地再抬高價碼,好讓「對手損失得更慘重」。
  
人生到處有陷阱
 
在日常生活裡,大至商場上的競爭,小至等候公車,都有「陷阱」在等待著你。譬如公車平常是十五分鐘一班,當你花在等待的時間超過十分鐘後,你會開始煩躁不安,但通常你會繼續等下去,等到超過十五分鐘公車還不來時,你除了咒罵外,也開始感到「後悔」--你應該在十五分鐘前就走路或坐計程車去的。但通常你還會繼續等下去,因為你已「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不甘心現在改坐計程車,結果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公車姍姍來遲,你心理的困境才獲得解脫。商場上很多投資也是人生陷阱,舉例來說買股票也是一種人生陷阱。一旦股價下跌,往往愈買愈多,最後往往血本無歸。當然賭博也是一種人生陷阱,千萬不要嘗試!
 
但人生有很多「目標」,並不像公車那樣「必定會來臨」,而且投資進去的往往也不是你「個人的時間」而已,有時候你會把整個家庭也一起投資進去了,例如單向癡戀因付出太多,回報太少產生心態上的失衡最後導致謀殺就是一種陷入人性陷阱的最佳例子,各位看看社會版面新聞不是常常有這種案例?
  
如何避免蹈入陷阱
 
在人生道上,如何避免蹈入這類「陷阱」,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心理學家魯賓J.E.Rubin)的建議是﹕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
2.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到底﹕譬如邀約異性,自我約定「一次拒絕就放棄」,不可改為「五次裡面有三次拒絕才放棄。」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事實證明,兩個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車,「脫身」的機會  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5.保持警覺。
這些方法大家也許都知道,但「知易行難」,一旦掉進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最後盧老師會在課堂上建議大家人生要學會一種能力,就是 .................................................................................
...........................................................................
..................................................................
...........................................................
..................................................
.........................................
..................................
.........................
................
..........
......
大家要學會一種"捨得"的智慧!
有時候人生啊! 就是有"捨"才有"得"!


作者:盧瑞山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305大盤  

20120305大盤日線  

今天大盤大跌了109.7點,加權指數來到8004.74點,

你是否又開始恐慌了,

高病原性H5N2禽流感是否又讓你嚇壞了,

如果你能對市場有充分的掌握,那麼你就不會感到慌張,

如果你感到不知所措,那麼你該讓自己對市場資訊有正確的解讀,

以及對財務知識的持續學習與增長,才能讓你冷靜的思考投資,

我把一些理財相關資訊網站連結整理出來,

在我的BLOG側邊欄位有我的連結,裡面有理財網站的相關連結,

大部分都是網路有名的理財BLOG,及一些相關資訊網站,

大家有興趣可以多點進去觀看!多少能增加你的財務知識!

文章標籤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天收到一封人家轉寄的網路新聞,大致是說,目前台北市月收入五萬元以下的民眾,已淪落至「中低收入」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大吃一驚!更吃驚的是,妹妹補充說明,這個數字是以「個人」為單位計算,也就是以「總收入」除以「人口數」。如果是以「家庭」計算的話,年收入低於140萬(雙薪家庭兩人都要有月薪六萬元以上)的,在台北市都屬於「後一半」的中低收入家庭。

天!我從來沒想過,包括我在內,我身邊許許多多的朋友,在電視台工作、製作單位工作、銀行工作、貿易公司工作、幼稚園、國小老師、報社記者、甚至電腦工程師(如果沒有股票可領的話).....都「已經」或「即將」淪為「中低收入」戶了!

這個數字的確令人震驚。不過,先不管數字,單是以實際上的家庭支出,如果你要住在台北市,每個月可以住一間30坪的房子、薪水足夠負擔孩子的幼稚園與褓姆費、才藝課,再加上水、電、瓦斯、管理費的基本開銷,再養上一部國產車,每個月要加五千塊錢油錢;另外每個月可以帶孩子出遊、住個民宿、看場電影、吃頓大餐,每一年可以出國旅行一趟,閒暇時可以逛逛百貨公司,那麼一個月沒有12萬塊錢以上的收入,的確是辦不到的!

問題是,現在有哪些行業的薪水,一個月有12萬以上的收入呢?

我腦袋轉了很久,我認識的人中,除了可以領股票的電子新貴、機師、律師、醫師、會計師、名補習班老師、二線以上的藝人、報社主任級以上的職員、以及股市人員、業績呱呱叫的房仲、保險業務人員外,只有替我家裝潢的油漆工、木工,還有以前替我先生找停車位的那個歐吉桑、替我家車子修車的老闆,還有替我化妝的化妝師一個月月入20萬。我實在想不出有哪個單位的鐵飯碗,能給一個月10萬元的薪水。我印象中,現在連教授、空姐好像也沒這麼高薪。

於是,當我看到昨天有一位網友,在我上一篇「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留話表示念國中時,要為孩子選一所「有讀書風氣」的學校,我忽然心裡又一驚!

我突然想到,讓孩子念了大學、碩士,將來一路順風的讀上去.....,接下來呢?變成一個「中低收入戶」嗎?


這實在是一個令人不知所措的問題。

我爸那個年代,從大陸播遷來台的外省小孩,十有九個家裡都窮,所以,十有九個都很會唸書。因為他們知道,唸書雖然不見得有機會;但不唸書鐵定是沒有機會。因此,我爸雖然窮到沒有鉛筆寫作業,只好每天在學校向同學借鉛筆,趕在放學回家前把功課寫完,但仍然一路以最優異的成績,考上公費留學、完成博士學業。念到博士,走專業路線,我家雖然不富不貴,倒也不餓不愁。

我那個年代,雖然唸書的人不一定可以賺大錢,不過書念得好,倒也一定有飯吃。因此,我有兩個堂姐是老師,捧著公家飯碗,再怎麼樣也餓不死,薪水還算不錯。

十年風水輪流轉,現在可不一樣了。

少子化生得少,考上師範也不見得有工作;學校不斷升級的結果,念到博士也不見得可以當教授。讀書讀得好,現在可不一定有飯吃。

職場變得越來越險惡,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

我看著報導,忍不住想:我的女兒如果書讀得不怎樣,我還要勸她唸書嗎?

今天,遇到一個剛考完基測的孩子,我問她:「妳要念五專還是普通高中?」她也茫茫然的問我:「阿姨,妳說呢?」她說自己不是很愛讀書,不過媽媽希望她考大學。我不敢回答她。因為我身邊有許許多多大學念傳播系、念文學院、念理學院,念經濟系、但是現在找不到工作、或是失業已久的朋友。

有一次,女兒自然課的幾個家長們,私底下聚會聊天。涂淑芳老師說:「未來是一個專業走向的社會。」她的意思是,將來的高收入者,不一定是學歷高者,而是有專業技能者。

比如說:最棒的美容設計師、最頂尖的木匠、最受歡迎的模特兒、修理飛機的機師、汽車黑手、調酒師、鋼琴調音師、運動教練、病理研究員.....等等。

她說,北歐地區都是這樣,收入很高的,可能是一個鐘錶師、一個木匠,或是一個花匠、一個好的裁縫師。外出大家比的是技藝、專業。學歷,並不重要。

當然,唸書,本來就不是為了學歷。我一直認為在學校唸書與將來的就業並不一定是「正」相關。問題是,如果一路念上去,除非唸到博士,否則很多科目都是「通識」,那麼,就業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自己是「中文系」畢業的。「中文系」這種科目在大學裡其實跟個通識科目也相差不多,只念到大學畢業,完全沒有所謂的「專業」可言。我之所以還可以混口飯吃,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練就所謂的「文字」專業,因此可以用以謀生。

不過,我周邊很多的朋友,在面臨行業不景氣時,要換環境就非常困難了。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靈活的頭腦,是最大的問題。

有一次,我跟張淳淳與一個大陸的台商吃飯。聽淳淳介紹,我們是要去見一個資產上億的老闆,我心中一直以為是一個大腹便便、童山濯濯的中年人。沒想到,一見面,我嚇了一跳,對方比我還小個五、六歲!年紀非常輕!

聊天聊了一會兒,知道他這麼年輕就做了世界知名廠牌的代理商,我不禁好奇他是哪裡畢業的?他起先吞吞吐吐不說,在我指著他手臂上的疤痕開玩笑說,我知道:「你一定是混出來的!」他才笑著點頭:「其實,我只有國小畢業。」

在聽他簡述創業過程之後,我真的非常佩服。他因為沒念什麼書,很年輕就進入社會,一路從小業務跑到大老闆。最重要的是,他有野心、有手腕、有計畫,他沒有家累、沒有包袱,說幹就幹。他曾經因為創業失敗而背負幾百萬債務,但敢衝敢撞的結果,是不但重新站起來,而且很快賺回江山。

創立「法蘭瓷」的陳總經理,也是年輕時就從「禮品」業務起家,他後來變成台灣獨大的進口禮品公司代理商,再一路開創自己的品牌「法蘭瓷」,因為年輕時的禮品業務經驗,讓他熟悉禮品通路,因此得以在經營「法蘭瓷」後,成長如此迅速。

你發現了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年輕」。他們都沒有碩士、博士學歷,但是,他們都很年輕就開始闖蕩、開始創業,因為年輕,不怕失敗,因為年輕,沒有負擔。當然,我們的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中年創業者,比方說「故事屋」的創始人。但是,不可否認,年輕、膽識,真的是事業成功很重要的墊腳石。

當然,我並不是說,事業成功、賺大錢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我也不認為,一個人賺得少就會不快樂。只是我一直在想,讓孩子喜歡讀書,並不是要求他要考上很好的學校,或是擁有顯赫的學歷,而應該「只」是累積他找知識的習慣、對自身的反省,與深思生命的意義。

至於學歷,其實大可以擺在一邊。如果,將來我的孩子可以做一個很棒的化妝師,我會很高興她擁有一個技能可以養活她自己,我想我並不一定會要她考大學、甚至念高中。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及早知道她的優點、她所擅長的才能,而且有意志力專注的計畫自己的人生。

我之前在電視上說過我一個同學的親身經歷。

我國三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一個資優的女生,她的數理非常好,不論怎麼考,她幾乎都是滿分。想當然爾,每次模擬考她都名列前茅,後來直接保送北一女中,我有點不太記得她後來是自動放棄保送資格還是怎麼的,反正最後她還是以前幾名的分數考進去,一路念到台大醫科。成績這麼好的學生,理所當然如此,從沒有人懷疑過她的志願,甚至於她自己。我們當時都十分羨慕她。我一直認為自己挺聰明,但對於她,我真是甘拜下風、又嫉又羨,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聰明的人?她總是輕輕鬆鬆的就拿滿分!而我,經常是念個半死還考得爛不拉機的!

大二那年,我修了一門「兒童文學」的課程,很意外的在教室裡遇見她。因為我大學重考一年,當時她已經大三了。很久沒見,我們坐在一起聊了一下。上課後不久,我發現她正在讀高中理化參考書。我覺得很奇怪:「幹嘛?準備家教學生的課啊?」她搖頭:「不是,是我自己要讀的。」

我追問:「為什麼?」她神色黯然的說:「我要重考大學。」

我嚇了一大跳:「不會吧!妳已經大三了耶!而且第一志願,幹嘛重考?」
她說:「我不想當醫生。我喜歡美術。」
原來,到了大二要上大體解剖,她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當醫生,她怕血,她壓根不想念醫學院。然而,當年功課太好,父母的期望逼著她不得不填上第一志願。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喜歡畫畫,她想念建築或是設計系。

我望著她,心裡百感交集。從前,我如此羨慕的羨慕她,但,她卻是這麼的不快樂。而我,雖然功課不怎麼樣,大學也多考了一年,但我卻如此幸運,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知道自己的長處、喜歡自己並追求自己所喜歡的,這是一件多麼重要且令人快樂的事!

唯有「學歷高」的想法,早已默默在打破。近來我深深的感悟,一個在社會上有競爭力的人,他必須擁有熱情、有計畫、要有靈活的頭腦,以及過人的膽識。

如果,我的孩子將來不讀書,我並不擔心。與其培養一個升學一帆風順但腦筋如一灘死水的孩子,還不如一個國小畢業但不畏困難、衝勁十足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長的歷程中,可以早日發現,她喜歡什麼、適合什麼,而不是分數到哪裡,就跟著念到哪裡。

屆時,她才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承擔失敗、一再重來,進而找到一條不但足以養家活口,也能夠成就自己的道路。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33942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堅持等到好價錢才進場
撰文者:劉萍 Smart智富月刊第144期轉載


張錦輝單養1檔台化,輕鬆累積4,000萬元身價,還能每年坐領百萬元現金股利,讓我很羨慕。但是,他前後花16年時間,讓我覺得太久;而且股票太集中,也讓我怕怕。心中不免懷疑:難道沒有更快、更安全的做法嗎?

投入本金500萬元 1年股利收入高達近百萬

直到我遇見在高雄教書的謝永盈(化名),他教了我一套更快、更穩的養股致富法。今年55歲的謝永盈,再兩年就可退休,8年前,才開始學做股票;沒錯!從完全不懂股票到養股累積出千萬元身價,他只花了8年。

謝永盈合計投入的本金約500萬元,目前資產價值已達2,000萬元,等於變成為4倍,今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則已將近100萬元。他是怎麼辦到的?怎麼會這麼快?


2000 年以前,謝永盈自己沒碰過股票,但有將一些錢交給已經退休的爸爸拿去「炒」股。只是老人家忙進忙出多年,卻沒什麼賺賠,讓謝永盈直覺:一般人做股票只是在浪費時間,根本很難賺錢。直到看了一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報導,他對股票投資的印象大為改觀,也從此改變他的人生,「原來存到好股票,錢會不斷長大,生活也可以好好過。」

接著,謝永盈花1年時間,研讀巴菲特投資相關的書,甚至花錢去上「巴菲特班」,學習如何效法巴菲特投資股票。「看到最後,發現巴菲特投資原則最關鍵的只有兩個:一是先挑好公司,再來就是等好價錢。」他說。

在台股裡要挑好股,用巴菲特選股原則可以選出不少「好公司」,但謝永盈只挑他耳熟能詳的大公司做為養股標的,包括台塑(1301)、裕隆(2201)、中鋼(2002)、統一(1216)等共4檔。

Tips_巴菲特投資原則
好公司:成熟產業的龍頭股,長期維持高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15%)、穩定配息
好價錢:股價被低估時,通常本益比要低於12倍
操作:找到好公司就靜待好買點,然後長期持有,除非公司體質變壞,否則永遠不賣;透過每年配股配息,加上股價上漲,累積財富

階段1》存錢等進場 預留生活費,餘錢逢低分批買

而接下來,才是投資股票能否賺錢的關鍵——要能等到好價錢。2001年年中,謝永盈盤點自己帳戶裡的錢,先預留一年半的生活費,剩下的積蓄還有約220萬元,全部轉到股票帳戶,準備進場。

結果,等了不到半年,全球股市因為網路泡沫崩盤,行情大跌,台股在18個月內,大跌超過6,900點,指數從萬點高峰直挫到3,411點才止跌反彈。許多好股票在這樣的跌勢中,連連重挫,本益比跌到10倍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那時候台塑、南亞聯袂跌破30元,裕隆跌破15元,統一更是一度跌到歷史低價區,只剩10元不到。

就在這時候,謝永盈第1次進場了!雖然不是買在最低點,卻是見到重挫就買進。「因為不知道股市會跌多久,所以就一次買1、 2張,買完如果股價又跌,就再買;只要股價沒漲,就一直買。」謝永盈回憶。總共花了2~3個月的時間,手上可用資金全部買光,他主要看好的4檔股票,每檔都至少買進10張以上。

有20年股票投資經驗的富鴻理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成蔭認為,謝永盈這種「等」好股跌到低檔時才建立部位的做法,因為站在「買低」的基礎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光會買低還不夠,「養股」效益要加大,還得繼續養。為了準備下一波進場的資金,謝永盈開始每個月從薪水中撥出4成、近3萬元存到股票帳戶中,「先存進來,免得花掉,等到有好價錢時,才有錢可買。」

階段2》逢低再加碼 若銀彈不足,選獲利預估高的

這階段,謝永盈的子彈不像第1次進場時那麼多,無法像之前那樣,一次買進4檔股票,這時就得在核心持股中進行挑選。

謝永盈說,在股價低、股利殖利率高等條件都大致相當時,他會去找研究報告,看哪一家公司年度預估獲利比較高,就先買那檔股票。像2001年買進後,當統一又出現跌到10元左右的低價區,他都會進場1、2張的撿。

雖然可以買的公司很多,「但重點是有沒有好價錢,沒有就不買,錢先存著,耐心等便宜價,到時錢也多了,買的張數更多。」謝永盈自信地道出自己的心得。

堅持「等好價錢」的原則,讓謝永盈又等到一次好機會。那是2003年4月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肆虐台灣期間,他發現統一股價跌到9.5元,因為手邊又存了一些錢,就2、3張的買,一買又是10多張。

另外,在這一年,謝永盈的核心持股還多增加了1檔長興化工(1717),會選到這一檔股票,是他受邀到長興化工演講。演講完後,和長興員工聊天,發現這家公司的員工都對工作積極投入,加上公司獲利和配股都不錯,員工對公司前景很有信心。

回家後,謝永盈開始上網找資料,確認長興符合「好公司」的條件,加上當時股價跌到16元附近,創近1年新低,他開始一張一張敲進,同樣存了10多張。

與一般股民不同,平常都上網看股票資訊的謝永盈,在大盤重挫或是發生金融風暴時,他會特別去號子逛逛,只要看到平時熱鬧的交易廳冷冷清清,就馬上加買3、4張。「當電氣用品打折時,大家會搶著買;為什麼股票打折時,大家卻不敢買?我當然要趕著撿便宜!」謝永盈得意地說。

但是,好公司不會天天有好價錢讓你買,所以謝永盈常常1年買不到兩回,有時甚至一整年都沒得買,他就專心工作、繼續存錢,備好銀彈等時機。

以他操作的這8年經驗看,平均2~3年左右,就會有一次進場的好機會。「只要逢低買,累積財富的效果很快就會出現!」這樣的信念支持他耐心等下去。

階段3》用股利滾入 遭遇金融海嘯,也還是賺

謝永盈運用這套養股術,到2006年,光台塑1檔股票,含配股已累積超過50張,成為他的第1大持股。「從這一年開始,我每年領的股利就超過70萬元,所以,我不再投入薪水,光用股利再投入就夠買了!」他說。

不過,這套養股法在2008年遭遇嚴重考驗。那時謝永盈帳上資產一度已超過1,500多萬元,但11月金融海嘯發生,股票價值快速跌到剩780多萬元。短短3個月,資產價值縮水幾乎一半,「當時心裡很不舒服,開始懷疑這樣養股到底對不對?」

喜歡研究的謝永盈開始思考,他先計算自己從頭到尾投入的資金,發現大約是500萬元,以當時股價計,等於還有5成的獲利;而且股價在跌,但他的股利卻沒少領。

除了計算自己的投資成績單,他也比較一些朋友的「慘況」。當年聽到他要用200萬元長期養股時,有位朋友也拿同樣金額買股,但做的是短線價差交易。這朋友一次買進就是數十張,剛開始,1週可以賺30、40萬元,1年累積成交金額上億元,但幾年下來,本金卻虧到只剩下10多萬元。

兩相比較後,加上那一年謝永盈領到近100萬元的股利,對自己養股術的懷疑頓時消失,於是把當年領到的現金股利,馬上再投入逢低買進。

初期效果不明顯 撐過3年,財富就會快速增加

「這樣投資像是坐摩天輪,不刺激卻很穩;相反的,賺價差像坐雲霄飛車,很刺激,但對心臟不好!」謝永盈如此分析。

2009 年7月,景氣確定復甦,很多人還不敢進場,那時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經營的「巴菲特班部落格」上,某一天出現一段留言:「8年下來,我一共投入500萬元在好公司上,幾乎只買不賣。2年前就沒再轉錢到股票帳戶,配的股息已經夠買股票了。目前資產在1,500萬??每年這時候開始領股利,已經接近個人年所得,日子很好過的,不是嗎?何必要把投資弄得那麼複雜!」

這一段留言,不但激勵巴菲特班成員,也引起我的注意,讓我找到謝永盈,並領教這套簡單易做的養股術。

問他這8年養股的心得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直接:「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工作,你的錢能花多久?養股票,這兩個問題可以一次都解決!」

今年7月,又到了謝永盈領「年中獎金」的時候,他結算,帳上股票資產價值已超過2,000萬元,領到的股利還是近百萬元。謝永盈建議,年輕人用這套方法,剛開始效果可能不明顯,很容易放棄,但至少要撐過3年,財富就會明顯增加,到時候「你就會愛上這方法,並且持續下去」。


謝永盈養股歷程 以統一為例

【專家分析】大眾證券副總經理 黃嘉斌:
堅守4原則賺股利又賺價差

謝永盈選的都是產業龍頭股,加上堅持低檔買進,大幅降低了持股成本,相對使得所領的股息殖利率能夠提高,長期投資下來,報酬率會比定期定額買股要好。再者,因為持股成本夠低,當他要退場時,還有機會賺到價差。我很認同這樣的做法。但是,提醒投資人,若要仿效他的做法,以下4點必須要堅持:

1. 必選龍頭股
這是第一前提,尤其是像中鋼、台塑這種景氣循環股,遇到景氣往下時,公司獲利會減少;若不是產業龍頭公司,可能就會虧錢。所以,記得!選龍頭股才安全!

2. 買進價要低
萬一買價過高,退場時,你的本金就很容易虧損。所以切入點很重要,就算不可能買在歷史低點,但也要堅持每次出手都買在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低時。

3. 看月線操作
景氣循環股每次在買進時,可用月線判斷循環價位的區間,通常大概1年走多、接下來1年就會走空。例如去年上半年走空要買,今年就不要碰,先存錢,等明、後年跌到循環低檔時再進場買進。記得!每1~2年會有個相對好買點出現,這樣操作,報酬率會提高很多。

4. 適度分散
原則上,存3~5檔股票就具有風險分散的效果了,雖然與集中買1檔來比,分散布局的報酬率可能會拉低,但用時間累積,最後報酬不見得差。不過,資金少的投資人,建議先集中存1檔股票累積股數,不適合太分散。

延伸閱讀:存股心得

1. 存股等於自己替自己多加一份薪水
2. 長抱股,別管股價,只有股利才是真的
3. 個股配現金最好,股本不會太過膨脹,公司不會被掏空
4. 選好公司、等好價錢,價錢到了就一直買
5. 存股就像種果樹,時間到了就澆水,但千萬不能砍樹


資產組合

小檔案_謝永盈(化名)
出生:1955年
學歷: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建國中學教師
現職: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曾經詢問週遭未滿30歲的朋友同事,「當您30歲時是否能夠擁有一百萬?」。

「想都沒想過」、「不要負債就好了」、「有想但很難達到」是較常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位告訴我「努力中」,這樣隨機調查的結果和智富月刊在2003年時曾進行一項「30世代焦慮大調查」不謀而合,智富月刊的調查發現有高達69.1%人認為30歲時應該擁有百萬存款,但30世代達成存款百萬目標的,卻僅佔 17.5%。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其原因在於30世代身處收入不多、開銷不少、利率不高、投資不易的現代,因此面對百萬存款,便覺遙不可及。

很多理財文章都說,理財第一步就是強迫儲蓄,這雖是老掉牙的說法,但卻是累積財富的根本,先學會存錢,比學會投資更重要。過去我們多認為「收入-支出=儲蓄」,現在要改成「收入-儲蓄=支出」,不管您一個月收入多少,月初領到薪水時,一定要將一定比例的錢先存下來,這筆錢可以用投資型保單或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的方式儲蓄,這就是大步邁開投資理財步伐的本。

 雖然理財金額可大可小,但專家建議以30萬到50萬元之內會比較好操作運用。想想看,如果您一個月的薪水3萬,每個月強迫自己以1萬元投資年報酬率15%共同基金,經過2年1個月您就可以擁有30萬,就算你不投資,只把錢放在銀行,2年半您也可以擁有30萬。把30萬以資產配置方式投資,假設年報酬率亦為15%,同時每月強迫儲蓄1萬元投資年報酬率15%共同基金的動作不間斷,經過3年後您的財富就能達到100萬。總計5年多的時間,就能擁有百萬。

 如果您有負債則以還債為優先,把強迫儲蓄改為強迫還債,從利息最高的先還,以各類貸款來說,信用卡的循環利息高達19~20%,因此卡債應列為優先償還的項目,同時還要控制消費支出不要再累積新的債務,花錢買東西之前,先想想「需要」還是「想要」,還掉卡債之後,如果其他債務沒有立即償還的必要,可以考慮同時理債也存款。

 從事各項投資理財活動時,可千萬別忘了「投資自己」這一項,下班後可別只想逛街、看電影,或回到家就陷入沙發看連續劇、上網聊天,多利用時間增強語文能力、學習更多的職場技能或考取專業證照,不僅為自己的競爭力加分也可為自己爭取更高薪的工作職位。有了更多的工作收入,您可用來投資理財的金額就愈多,愈能早日達到擁有百萬的目標;而投資可能會失利,但「投資自己」絕對不會賠本,這在失業率高漲及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愈能顯出價值。

 在此也要提醒30世代的族群,別仗著年輕風險承受度高,就借錢投資,或投資在高風險的金融工具上,萬一失利,可能賠掉信用及信心。把人生第一個百萬當做像在練功蹲馬步,穩穩的來最實在。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2679&fpage=5( 2007 王鈺棻 )


而國內智富月刊曾進行一項「30世代焦慮大調查」,其中30世代認為30歲應該達成的人生成績單,

「擁有百萬存款」高居第一名,高達69.1%人認為30歲時應該擁有百萬存款。


但實際調查結果,30世代達成存款百萬目標的,僅17.5%。期待與實際完成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

至於造成財富累積不易的原因,62%的人覺得是「一般生活開銷過多」;其次,50.6%認為是銀行存款利率太低;認為股市不佳,投資增值不易者佔46.2%;而認為是薪水收
入不夠多者,佔44.5%。在收入不多、開銷不少、利率不高、投資不易的現代,也難怪即將步入30歲的年輕世代要大呼「財富累積大不易」,百萬存款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何在30歲時存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上述財富累積不易的原因每個人都會遇到,想要踏出百萬存款的第一步,一定要從「強迫儲蓄」做起。對於很會賺錢、沒時
間花錢的白金新貴來說,存到100萬也許可輕易達成;但是,對於存不了錢的月光族或荷包扁平族來說,想要在30歲存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絕對需要堅持的毅力與正確的
理財方式。

以下針對不同的族群,給予不同的理財建議。現在就看看您是哪一種類型的人,參考適合您的理財建議,早日實現百萬存款的夢想,繳出漂亮的三十世代成績單!


族群一:職場新鮮人

剛步入職場的新鮮人,薪水不多,但負擔與消費支出相對較少,反而最容易存錢。若每個月收入3萬元,在每個月發薪日後強迫自己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扣款1,5000元,剩餘的
15,000元才做為當月份的生活消費支出。
若以保守的年投資報酬率4.5%來計算,五年之後就可以存到1,010,960元,30歲前順利達成人生第一個百萬存款。新鮮人要特別注意的
是,千萬不要讓自己受到太多奢華引誘,否則若變成月光族或卡債族,可就大不妙嘍!

族群二:月光族

月光族朋友不見得都是低收入,有許多人也屬於高薪一族,但都不清楚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只知道不到月底,銀行帳戶就剩下3位數,或是每個月的最後一週,都只能餐餐吃陽春麵,熬到下個月薪水入帳為止。如果你也是個月光族,以下的兩個步驟,請牢記在心,並確實做到。第一步驟:分析每個月的錢都花到哪去了,降低不必要的花費支出、第二步驟:運用定期定額扣款基金強迫自己儲蓄。想要存到百萬元,首先得脫離月光生涯,才能夠讓存款數字有成長的空間。

族群三:荷包扁平族

這個族群,大部分已經工作數年,雖然小有積蓄,但離百萬存款還差的太遠,而最多的上班族朋友通常都屬於這個族群。荷包扁平通常會因為兩種原因:花費太多或薪水太少。若是因為花費太多,可參考月光族的兩個步驟來解決;但若是因為薪水太少的話,那千萬要切記,「投資自己」才是報酬率最高的投資方式。現在就開始自我充電,下班回家後別再看八點檔連續劇,改去上課學習更多的職場技能或考取專業證照,為自己爭取更高薪的工作職位!

族群四:白金新貴族

頂著高薪收入的白金新貴族是所有族群,能最快速晉升百萬存款的一個族群了。只要控制好消費支出,努力衝刺存錢,每個月能存下來的錢比別人多好幾倍,要在兩三年內就存到百萬元並非難事。但白金新貴族的朋友仍要特別注意的是,理財工具的選擇上不要一昧只追求高報酬的金融商品,而忽略了高報酬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在存款快速增加的同時,切記選擇合適的投資工



轉至智富月刊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很多人都有買零股的經驗,並且有人覺得很麻煩,但是長期零股投資卻能夠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趁年輕採「零股致富術」,應可輕鬆享受退休。而用「零股致富術」來規劃退休生活更是輕鬆又簡單!有名的國內財經blog口木看盤室零股交易心得就談到買賣零股的優缺點 ,加上楚狂人的blog比ETF和共同基金更好的投資方法 更是提到買賣零股的好處多多,而大家都知道買賣股票是最全民化、最簡單容易致富的理財方法,但一張股票動輒數萬元,卻不是一般人隨時買得起的。以台塑為例,現在1張股票需要5萬元左右(以2006年底的行情計算),若每月只剩5000元的資金,需存10個月才能買1張,因此,對一般民眾而言,投資股票並非一件隨時可做的事情,股市對市井小民而言,仍有一段距離。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在一般證券市場交易股票,其最小單位是「張」,1張=1000股,一張股票也許一下子買不起,但1股呢?台塑1股只要50元,省下一杯咖啡就可當台塑的股東了!簡單舉出以下2個新聞稿與雜誌例子:




 
          對手上閒錢不多、投資經驗不夠的人來說,動輒就要數萬元一張的股票,是遙不可及的理財工具。但股票的最小單位不是一張,而是一股,每千股才是一張,如果是股價三十元的個股,那麼只要花三十元就能買一股,變成這家公司的股東了!

 

◎撰文:李兆華

  小額投資人若有研究股市的「雄心壯志」,不妨開始慢慢買零股,就能用最低成本親身參與股市操作。買零股不但讓投資門檻大幅降低,並且,投資人一樣必須關心所買個股的狀況,等於是股市投資的簡易敲門磚,弄懂選擇標的和買賣零股的訣竅,就能和股市大戶一樣,累積寶貴的經驗值與財富。

 

◎老手也從買零股開始

  可別以為買零股是「窮人」不得已的投資方式,很多股市名嘴、金融圈高層,早年都有買零股的經驗,現在也非常推薦年輕人或初入門者買零股。

  

  例如萬寶投顧副董事長朱成志,就語重心長地的說:「買零股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你一定可以做,關鍵則在於是否肯真正行動?買零股雖然需要議價,也沒有集中市場容易買賣,卻可以增強入門投資人『不做短線操作』的基本邏輯。」

  

  他點出其中奧義,無論只買一百股,或是一口氣買一百張股票,股東權益都一樣,而且,都必須投入同樣程度的認真與研究。

  

  元大京華投顧協理田興本,在剛出社會時,很想參與股市投資,但是偏偏遇到中共試射飛彈,股市暴跌。他不確定下檔風險有多高,手上資金又不多,所以乾脆選擇跌深的績優公司,小額小額地買零股,果然在股市回溫時獲得優異報酬。直到現在,他還保有用小額收入來買零股的習慣。

  

  一位理財部落格的作者,也在介紹多種基金之後直言,其實定期定額買基金,還不如乾脆定期定額買零股。因為零股的交易手續費比起基金管理費與手續費,還是相對便宜許多,能省就是先賺。而且,選擇買不同個股的零股,組合起來等於搭配成自己想要的「基金」,有參與感,更能進一步熟悉股市操作。

 

◎買零股有六大好處

 

  歸納各個專家實際的經驗,可以簡單明瞭地列出買零股六大好處。

 

一、花費與風險都低,但享有權益與股市大戶類似。

  只要有持股,就是該公司股東,遇到除權,配股、配息照樣按比率配,股東會一樣可以參加,漲跌幅也都一致。些微的差別在於,零股的股東不會收到開會通知書,而是要從報章得知,還有交易較冷清的個股零股,會遇到買賣較困難的狀況。

 

二、可調配持股組合,自組量身訂做基金。

  投資人如果看中的全是高價股,恐怕買一檔的資金都不夠。但是,若換成買零股,愛配幾檔就配幾檔,無論是高價股基金、網通基金、原物料基金,都可以用零股完成個人量身訂做的基金。

 

三、成本有可能比直接買一張還要低。

  買零股湊一張,竟比直接買一張股票更便宜?這是真的!由於零股是在收盤之後撮合交易,賣出者為了要盡量成交,通常掛價會比現股來得略低,所以買零股來湊成完整一張,會比賣出稍微划算。精打細算、扣除手續費之後,有可能買五百股兩次,湊成一張,比直接買一張還便宜。

 

四、零存整付,輕鬆養成儲蓄習慣。

  同樣都是定期定額,買零股和買基金還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買零股更有「零存整付」的效應,更能帶來成就感。每次買一些,然後變成一張,再變成十張、二十張,享受聚沙成塔的樂趣。

 

五、從中掌握投資脈動,為大額投資做準備。

  慢慢買進零股的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乘機多學習股市知識,即使只是個零股股東,也要觀察漲跌、熟知個股經營狀況、閱讀新聞、了解產業特性等等,這些經驗值是寶貴的一堂課。接下來,進軍較大額的投資也沒有問題,真正邁向致富之路。

 

六、生生不息的股息,將是退休金雞母。

  股票最迷人之處,不僅在於股價漲跌,而是源源不絕的配股配息,當然,前提是買到一家年年都穩健獲利的公司。當零股存到一定張數時,配股配息的數字也會極具分量,如果以退休規畫做考量,光是乾領這些股息,就足以應付生活開銷,就好像分期買了一份退休保險。

 

◎盤後買賣且有基本手續費

  由於買零股的規定和現股稍有不同,操作技巧也要有些概念,以免因小賠大。最常見的問題在於手續費、買賣設價和成交數量。

 

  零股由於交易金額小,除了規定買賣手續費各為千分之一.四二五之外,還另外規定,手續費不滿二十元者,仍以二十元計算。所以,換算一下,如果買賣的零股價值不到一四○三五元,卻要花二十元的基本手續費,並不划算。且隨著交易金額越小,手續費比重也相對越大,甚至出現零股價錢比手續費還便宜的奇特狀況。

  

  零股的買賣時間是在股市收盤後,價格也是根據該檔個股的收盤價來決定。可是,因為零股交易較不熱絡,若是想脫手,可能必須稍微降價求售,也就是低於收盤價較容易成交。相對來說,這對零股買方形成有利條件,因此,無論是從手續費還是買賣設價的角度來看,買零股湊成一張再賣,會比單賣零股來得划算

  

  另外,買賣零股因為股數變化大,有人想買一百股,有人卻只要賣八十五股,要靠系統撮合,造成無法足額成交的風險。有可能想買一百股,最後真的只買到八十五股,這對想湊剛好一張的人來說,差幾股會相當困擾,但是對於長期想投資零股的人來說,還是可以慢慢買到足,比較沒有大礙。(轉載自《今周刊》特刊:我的股票賺不停》;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557期)



轉至http://money.hinet.net/stock/finance_talk/talk_1.jsp?SN=99

資料提供-今周刊557期


小蝦米變大鯨魚 零股報酬優於定存
股子股孫 幫你累積退休財富

 

  大家都知道買賣股票是最平民化,最簡單致富的理財方法,想以「不到100元就可以讓你在股海翻騰!」這可不是哪個投顧老師的廣告詞,而是「零股投資」的真實狀況。

 

  一般人提到股票投資,都只想到一張股票動輒數萬元,其實買零股投資,花少少少的錢,不僅享優於定存的報酬率,而且不失為累積退休財富的好方法。

 

  其實零股投資的概念類似於定期定額,股票一張1000股,一股票面價10元,以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塑股票為例,目前一張已經需要96,700元。不過,如果買的是零股,一股等於不到100元,就可以成為台塑股東。

 

  零股投資大部份推薦首選標的鎖定在高股利、股息的個股。個人資產規畫協會指出,年輕時宜選擇配股能力高的股票,例如配股1元,如果原本手上有1000股,就會變成1100股,假設股價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就相當有10%的報酬率。而退休後,因為首重穩健報酬,所以宜選配息能力較高的股票。

 

  另外,個人資產規劃協會還表示,購買績優股方式累積退休金,除了首重配息、配股能力,但還要注意進出場時機,因為買零股其實就是為了賺股息股利,所以雖然可以短線進出賺取差價,但切記在除權前,要再買回參與除權,才能真正享到配股配息的好康。

 

  至於如何買零股?擁有證券戶頭的股民,都可以從事零股交易。只是零股買賣的時間在股市收盤後,下午1:402:30,只要打電話給你的營業員,告知他要買哪一檔個股的零股,股數是多少,或是透過網路下單也可以!

 

  由於零股是在收盤後撮合交易,有時候賣出者為了要盡量成交,掛價會比現股收盤價略低,精打細算、扣除手續費後,有可能買兩次500股湊成一張,搞不好會比直接買1張便宜勒!就算沒有比現股便宜,但零股交易的手續費,比起基金的管理費便宜許多,有省就是有賺。

 

  零股標的要怎麼選?元富投顧表示,因為零股金額本來就小,選定目標後,最好是一以貫之,連續幾年押寶,特別是國內許多年年股息殖利率在10%上下的績優公司,如:台塑四寶、中鋼、中華電信、台積電、遠紡、正新、光寶科等,每年配股配息多多,小錢還會再生出小小錢,長抱這些小零股,小蝦米也會成大鯨魚。

轉至http://www.cardu.com.tw/commfun/print_news.htm?mt_pk=7&mg_pk=2520
卡優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10/16 11:02 林冠慧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居新加坡的投資大師羅傑斯,將他過去做為投資家和冒險家所學來的知識,寫成一封封的信,留給兩個女兒當作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你們的父親是位投資家,也是個勤奮的人,盡其所能得學習新知識來賺錢,所以才能在三十七歲時退休。我想告訴你們我從這些經驗中所學到的東西。

我是個鄉下來的孩子,一心想著如何賺到足夠的錢使自己自由自在、毋須聽人使喚。我五歲時就在棒球場撿空可樂瓶去換錢,這是我第一份賺錢的工作;六歲時就在球場中有自己的攤子。

最後我到了華爾街,在這裡我發現最佳的賺錢機會——竟然有人付錢給我發揮我的熱情,附加獎賞則是盡可能的認識這個世界。一旦賺夠足以讓我退休的財富,我就不再需要工作,也因此可以隨心所欲的環遊世界,並滿足我想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學習熱忱。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喜歡找事做,而且大多做得相當成功。但現在,這世界上能帶給我最大快樂的是我的家庭。我的最新探險,就是在二○○三年及二○○八年生的兩個寶貝女兒。為了妳們兩個,我要與妳們分享下面這些應該知道的重要事情,使妳們也能過成功的日子。

第一封信:沒有人靠有樣學樣而成功

假如周遭的人都勸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該想去做,就可以把這件事當作可能成功的指標。

在生命中總會有某個時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決定--關於你的工作、家庭、生活,關於住在哪裡,關於怎麼投資你的金錢。這時會有很多人願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記住這句話: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別人的忠告當然有對的時候,但事後證明這些忠告無用的次數卻更多。妳們必須靠自己研究──盡可能學習面對挑戰的本事,自行判斷訊息的真偽並為自己做決定。

妳們天生就有能力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決策,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經過自己的思索比違背自己的意願而聽從他人的決定,更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並採取正確的行動。




過去,我在幾個重要的投資決策上,曾經聽從別人勸告而忽略自己內心的決定。奇怪得很,每次這樣的投資都失敗,每一次都讓我損失慘重。於是我不再讓別人影響我,並根據自己所下的決定採取行動。直到年過三十,我終於瞭解這才是最佳的投資之道;我同時也知道,我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自己遵照這個原則,而不去想會不會太遲了。

我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關於游泳健將唐娜‧迪薇羅娜(Donna de Varona)的報導,報導指出早期她是個不錯但並非頂尖的游泳選手,但是她後來卻在奧運中拿到兩面金牌,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她回答記者:「以前我老是在注意別的游泳選手,但是之後我就學會無視於他們,游我自己的泳。」

假如每個人都嘲笑你的想法,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標!

假如周遭的人都勸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該想去做,就可以把這件事當作可能成功的指標。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妳們一定要瞭解:與眾人反向而行是很需要勇氣的。事實是,這世界上從不曾有哪個人是只靠「從眾」(follow the crowd)而成功的。

我用中國給妳們舉個例子。過去人家都說那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國家,而事實上,直到一九九○年代晚期之前,幾乎沒有西方人真的試著在中國投資過。

在一九八○年代,我發現中國大有潛力,於是開始盡我所能的蒐集中國的資料,開始在這裡投資。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我瘋了才會這麼做,他們說這個食古不化、不知變通的共產國家,絕對不會允許外國人在這裡投資成功,而且他們會沒收成功者的財產。但我聽從自己的直覺,盡可能的判讀所有找得到的有關中國各種局勢的文件,也實地參訪好些地方,做自己的研究。

邏輯很簡單:那個國家有超過十億的人口,他們的儲蓄率高得驚人──超過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而這些錢是他們可以用來投資的。一個有這麼高儲蓄率的國家,怎麼可能不會成長?

相反的,看看美國。在一九九○年代我第一次環球旅行時,美國的儲蓄率只有四%,現在甚至跌到只剩二%;雪上加霜的是,美國還有嚴重的財政危機。當別人相信一些「常識」,認為投資中國太冒險時,我聽從自己的判斷,大膽的投資中國。從那時開始,中國的成長已遠遠超越美國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其他國家。

仔細觀察每個領域的成功者,不論是音樂家、藝術家或是什麼專家,他們之所以成功,都不是因為模仿別人。有任何人因為看著別人的作為有樣學樣而成功的嗎?

以惠普科技(HP)為例,他們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們做的是與眾不同的事。要做別人不敢做、不願做的事,你得有熱情與勇氣,而成功永遠降臨在那些大膽冒險、敢走別人不走的路的人身上。這正是為什麼惠普能成為一家重要的公司。惠普永遠不怕跳得太高,即使可能因此使部分產品賣不出去或報廢,也勇於嘗試新的機會。

我要妳們以這種勇氣追求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第二封信:做你熱愛的事

假如你喜歡燒菜,就去開一間你自己的餐館;假如你擅長跳舞,就去學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歡做的事,然後全力以赴。

在我開始第一項事業時,我是個六歲的企業家。妳們或許會覺得太早了點吧,其實年齡與你想開始做什麼事並不相干。我寧可花時間在棒球場撿空瓶子換錢,也不願花時間在球場上跟朋友打棒球。


我在六歲時,第一次借到錢來開展自己的事業。我買了一部賣花生米和可樂的小推車,在兒童棒球聯盟比賽時,成功的賺了不少錢。五年之後,我不但還清了向我父親借貸的錢,銀行裡還有一百美元的存款。

當你發現有一件事是你感興趣的,別讓年齡牽絆你,去做就是了。

該怎麼做才會成功呢?答案非常簡單:做你熱愛的事。我在投資方面會成功,因為那是我最喜歡做的事。假如你喜歡燒菜,就去開一間你自己的餐館;假如你擅長跳舞,就去學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歡做的事,然後全力以赴。

對我來說,研究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並且知道得透徹詳細,是我的樂趣。早在學生時代,我就對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深感興趣。當我到華爾街工作時,我發現真的有人願意付錢買我的知識:比如,智利的革命會使銅的價格上漲。

只要負擔得起基本的生活費用,我會很高興免費研究這些事。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他們不是在「上班」,而是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趕快去享受工作的樂趣。

假如選擇一個妳們不關心的領域,就不可能有希望獲得成功。

假如你喜歡且關心自己所做的事,自然會想把它們做得最好。投資和生活一樣,細節往往是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所以你不能忽略任何細節,不管它看似多麼的無關緊要,你必須搜尋、驗證每個訊息,只要與你的投資決策有關,都不能掉以輕心。任何讓你覺得不安的問題或感覺,都要找出答案來。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往往出在研究不夠徹底,只看他們隨手可拿到的資訊。

當我在耶魯大學念書時,有位同學問我,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考試。他認為花五個小時準備就很夠用了。我無法回答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因為我根本一直在讀書、溫習功課。來自阿拉巴馬的窮鄉僻壤,能夠進入耶魯大學就足以讓我頭昏了,其他大部分同學都來自有名的高中,根基都比我好。我唯一比他們強的地方是我比他們用功,我盡可能的讀書,我認為沒有「我已經準備得夠好了」這回事。

我所做的成功投資,都是因為事先花時間盡可能的蒐集資訊,詳細研讀每個細節。假如你涉入自己不懂的事物,那你永遠不會成功。假如你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下注,這不是在投資,這叫賭博。

在納米比亞(Namibia)的旅行途中,我買了一顆鑽石送給妳們的母親,店家說這顆鑽石值七萬美元,我殺價殺到五百美元。(才看了這顆鑽石一眼,妳們母親就宣稱我被坑了。)後來,我在坦尚尼亞(Tanzania)把這顆鑽石秀給一位鑽石商人看,他大笑,因為那不是顆鑽石,而是玻璃珠!我當然知道鑽石的價值,但是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這樣。我不能分辨真的和假的鑽石,所以我會上當。我一直告訴人家只能投資在你懂的東西上,自己卻在鑽石上栽了個大跟頭。

假如妳們想成功,一定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你連如何區辨一顆鑽石的真假都做不到,最後你手上握有的,會和我一樣,就只是一顆玻璃珠。現在回頭看,我很高興這顆昂貴的玻璃珠不是真的鑽石,它提醒我遠離自己未能完全瞭解的事情,這個教訓真是太便宜了。

第三封信:走出去看這個世界

不要只是做個觀光客--妳們要去到不同的人居住的環境,親眼見識他們怎麼生活,跟他們一樣的過日子。從地平線開始,往上看這個世界。

盡可能的旅行並觀看這個世界,會讓妳們的視野擴大好幾倍。假如你真想認識你自己和你的國家,出去看看這個世界。藉由與別的國家和住在那裡的人做比較,你將會學到如何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國家和你自己。

妳們的父親可以很有信心的說這句話,因為我已經環遊世界兩次。從一九九○年起,我花了二十二個月,騎摩托車遊歷六大洲。第二次環遊世界是在一九九九年,我與妳們的母親花了三年時間,共同駕駛一輛特別訂製的賓士車,行遍一百一十六個不同的國家,總共走了二十四萬五千公里路。

我們親眼見到這些國家的不同人文景觀,在旅程中,我們敞開胸襟,嘗試所有新奇的東西。我們第一次吃活生生的蛇做的晚餐,廚師在我們的面前宰殺、烹飪,我愛極了。我們開車穿越戰區,總是去城市中「最可怕的」地區看它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我們發現全世界的人本質上都一樣,不論膚色、種族、語言、宗教、飲食和衣著,我們發現完全沒有任何理由懼怕外國人或「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當看過廣闊的世界後,你對自己及你的國家理解會更深入。接觸到不同的人、體驗過不同的世界後,你對自己會有更多的認識。你會發現你從來不曾注意的興趣,從而知道你的長處和短處;你也會發現你過去認為很重要的事,其實並沒有那麼了不起。

不要只是做個觀光客--妳們要去到不同的人居住的環境,親眼見識他們怎麼生活,跟他們一樣的過日子。從地平線開始,往上看這個世界。當你觀察到一般老百姓的生活,而不只是裝飾得很漂亮的景點時,你會不期然的發現使你心中浮現重要問題的一些經驗。

做為妳們的父親,我希望妳們自願成為一個世界公民。有一天,我希望能看到妳們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我想到我在旅途中學到的所有東西,現在可以全數傳授給妳們,我幾乎等不及要教妳們如何開車、如何看地圖──所有那些我父親教我的東西。我想到那些我還沒有去過的地方:巴西內陸、印度南部、厄立特里亞(Eritrea,在非洲東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義大利屬地,現與阿比西尼亞聯合成立成為一個聯邦)、伊朗、以色列。

下次環遊世界時,我會帶妳們去看這些地方。妳們的母親和我有打算要搬到上海或西班牙西南部住,或去旁塔厄則提(Punta del Este,烏拉圭東南的海濱城市)或科洽班巴(Cochabamba,玻利維亞中部城市)。

第四封信:研讀史哲與心理學

我要再一次叮嚀妳們,好好的研究歷史,學習世界歷史上什麼事真的發生了、什麼沒發生,這會幫助妳們瞭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什麼事將要發生。

妳們是在二○○三年五月和二○○八年三月出生的,也許現在對妳們講這些好像太早了,但是,有一天我要妳們去研讀哲學。

假如你想瞭解自己以及什麼對你是重要的,你就必須學習如何好好的思考;在你能夠成就任何事之前,也必須更瞭解自己。研讀哲學就幫助我做到了這件事。現在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他們的智識進程受限於國家文化或宗教。要跳脫這些框架來思考,要獨立檢驗事情的真偽,這才是真正的哲學。研讀哲學會訓練你去檢驗每一種概念、每一項「事實」。

當我在牛津念哲學時,我學得並不好,因為他們老是問我問題,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如太陽從東方昇起,或是在沒人的森林一棵樹倒下時是否會發出聲音。當時我看不出這些問題的意義,但是後來我發現有必要檢視每一個命題,不論它已被多少人接受或證明過。這個尋找其他可能的解釋、思考得更深遠的能力,將來會對妳們很有用。

我要妳們研讀歷史,從宏觀的角度觀看世界發生什麼事。妳們會發現今日為真的事,十年、二十年以後並非如此。在一九一○年,英國和德國的皇室是最親密的朋友和盟邦;四年以後,兩國交戰,前所未有的激烈。無論從任何角度檢視世界,你會發現十年、二十年以後,每一件事都改變了。

對歷史、政治和經濟的興趣,將幫助妳們觀察到,發生在一個國家的重大事件如何影響到其他國家。一個國家所發生的大事不只影響到華爾街,也會對全球原物料和股票價格、甚至整個世界造成影響。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戰爭和政治的不穩定可以使原物料的價格上揚,金價也絕對會隨之上升。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不但會驅使金價上揚,幾乎所有的原物料也會跟著騰貴。

在妳們到海外旅行之前,我要妳們研讀目的地國家的歷史。沒有歷史的背景知識,你不可能對觀察到的事物有太多瞭解。你當然可以做個觀光客,欣賞不同的景點,但是幾個月以後,這樣的你,是不會記得去過哪個地方、又看到些什麼的。那有多可惜啊!

這正是為什麼我鼓勵妳們先讀歷史,再去看世界。

我要再一次叮嚀妳們,好好的研究歷史,學習世界歷史上什麼事真的發生了、什麼沒發生,這會幫助妳們瞭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什麼事將要發生。

要在投資上成功,除了哲學和歷史,妳們需要學習心理學。情緒會驅使股票市場走向某一個方向。當大眾對某則新聞過度反應時,他們要不然是高價買入,要不然就是在不對的時機賣空。很多時候,投資者的心理會加速市場的走向。

每個人都會驚慌,我自己也驚慌過好幾次,在股市賠了很多錢。在一九八○年石油危機後,我已經做過研究,確信石油供過於求,然而,石油的價格繼續攀高。油價肯定很快會下跌,所以我就賣空。不久之後,兩伊戰爭爆發,由於全世界都在擔心石油短缺,石油的價格開始狂飆。

我必須承認這是個錯誤的判斷。有人安慰我只是運氣不好,但那是不正確的。有些人已經知道戰爭迫在眉睫,龐大的軍事行動已經展開,宣傳機已經啟動,而我卻沒有做好功課。就像個剛出道的生手一樣,我急忙買回我賠本賣空的部位,然後在一個高一點的價格時賣出。雖然石油價格真的像我原先預期的下跌了,卻是在它繼續飆升到高點後才掉下來──那時已經太遲,我早就出清我的部位了。

如果妳們在市場驚慌的迷霧中喪失自己的看法,那就等於在市場上失去金錢。當妳們瞭解心理學後,對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

把妳們倆扶養長大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險。我對可以教妳們什麼興奮得不得了,我有好多心得想要告訴妳們……

我父親教我的一切,我很希望把它再傳給妳們。我知道把妳們倆扶養長大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險。樂樂(羅傑斯大女兒,英文名Happy),當妳仍在妳母親的肚子裡時,我已經替妳準備好一張世界地圖及一具地球儀,還有一個小豬撲滿。當然,我也會替碧兒(羅傑斯二女兒,英文名Beelander、暱稱Bee)準備好。

我對可以教妳們什麼興奮得不得了,我有好多心得想要告訴妳們,或許我沒辦法全部都說完,但是我確信我可以教妳們很多東西。我可以教妳們投資,教妳們如何愛別人,教妳們努力去達成妳們的夢想,在妳們一生中實現它們。我也會與妳們分享我從我父親那裡學來的一切,我希望有一天,妳們也會與妳們的孩子分享這一切。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77 期
轉至整理者:郭奕伶
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31512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富走,還是向貧走?跟錢過不去的10個習慣

□ 我覺得把錢放定存最保險
□ 選股時,我很喜歡聽朋友報明牌
□ 我有投資股票或基金,但我通常不太去管它
□ 我沒有記帳習慣
□ 如果我中了20萬的統一發票,我會拿去血拼
□ 我不喜歡殺價
□ 我平均不到一年換一隻手機
□ 我覺得一個月花2萬元或月薪的1/3養車很划算
□ 我會把兼差賺的錢或加班費,拿去買名牌服飾皮包或3C產品
□ 我每年一定要出國旅遊兩、三趟


怎樣讓錢快速長大?

上面10個習慣只要做一點改變,你的薪水就不會被偷走,還能夠快速長大,讓你晉身小資產階級。

→ 捨棄定存,投入年報酬率8%的投資工具,每月投資1萬元,3年就可累積到42萬元。
→ 養成記帳習慣,每個月可節省25%不必要的開支。
→ 拿到20萬獎金,不論是年終獎金或中樂透,投入年報酬率8%的投資工具,3年可累積到25.1萬元。
→ 只要肯殺價,每次消費至少可節省5%的支出。
→ 如果延長成3年換一隻手機,可省下1~2萬元。
→ 若買車頭期款15萬元,每月車貸及維修1.5萬元,將頭期款加3年車貸維修的錢,投入年報酬率8%投資工具,3年可累積到82萬元。
→ 假設每月兼差所得7千元,將2/3投入年報酬率8%的投資工具,3年可存下19.6萬元。
→ 每次出國旅費平均3.1萬元,如果每年省下一次出國旅費,投入年報酬率8%的投資工具,3年可累積到10.8萬元。






轉至2007-11-05 記者:張志誠 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18060&fpage=2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預覽

鄰居小女孩佳佳是家中的獨生女,爸媽對她疼愛有加,從牙牙學語到現在已是小一的學生,
對於想買的東西,爸媽多是應許。有回我們全家、和佳佳及另一隔壁鄰居三家人一同出遊,
到了一個遊樂區附近的餐廳吃飯,一看菜單,一份小火鍋要280元,
心想不便宜也就沒再點其他飲料及點心了。

吃完了中餐,大夥正聊得起勁,怎見五個小孩人手一杯飲料喝得津津有味的走過來,
當佳佳把10元硬幣放到她爸爸手中時,只見一向闊手的爸爸一臉疑惑的問:
「給妳1000元買飲料,怎麼只剩10元回來?」

佳佳回答說:「買了五杯奶茶和四塊蛋糕,總共990元。奶茶一杯150元,蛋糕一個60元。」
當下六個為人父母者都瞪大眼睛說:「一杯奶茶150元!」會令人吃驚的原因是因為,
這杯150元的奶茶和早餐店一杯15元的奶茶沒有差別,連杯子都一樣,一點也看不出有比較高級的感覺。

錢付出去了,奶茶也喝下肚了,除了責備孩子亂花錢之外,我想如何讓孩子更有金錢概念,
才不枉費那一杯奶茶150元的代價。
平時雖然已教導小孩買東西時要分辨「需要」與「想要」,
但缺乏消費實務經驗的孩子在面對誘惑和集體消費時,就沒了克制力;
而且對於金錢價值也常有模糊的概念。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給孩子設計了認識金錢三部曲的活動。
這三部曲活動最好在孩子上小學前就做,讓小孩儘早發現金錢的價值。
首部曲叫「一元小小功用大」,當你給孩子一元時,可能有不少孩子會說「少」或根本不屑拿,
這時要設計些活動,讓孩子體驗一元的妙用。

有回假日我上市場買菜,就特地帶著兩個孩子一同前往,並給他們每人2個1元銅板帶在身上,
買到最後一樣的雞肉是156元,我就跟孩子說,媽媽只剩155元,不夠1元怎麼辦,
這時孩子口袋裡的1元可以發揮作用了,老大馬上說「我這裡有1元。」
於是我拿了哥哥的1元付給了老板,把雞肉放進菜藍裡,
還不忘跟孩子說「幸好有你那一塊錢,不然就買不成雞肉了。」

後來我又跟孩子說,媽媽買了很多菜提不回去,要請爸爸來接我們,但卻忘了帶手機,
要打公用電話才行,打公用電話要2塊錢,剛看過哥哥表現的弟弟這時馬上說「我有2塊。」
我讓老二撥了電話回家請爸爸開車來接,還跟老二說「幸好有你的2塊錢,要不然我們就回不去了。」

兩兄弟幫了媽媽的忙,心情好得很,上車時,老大還不忘說:
「媽,我口袋裡還有一塊,還有什麼要我幫忙嗎?」我的心情也好極了。
二部曲是「10元逛超商」,有了首部曲的經驗後,過了幾天我給兩個孩子一人10元,
讓他們去便利商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了首部曲的欣喜,兩兄弟拿著比1元硬幣大的10元銅板,
興高采烈地前往商店,先前我已叮嚀他們買東西前要看清一杯奶茶150元的啟示
(理財從家庭教育做起)楚標價,看看自己的錢夠不夠,不能喜歡就拿。

這回他們到便利商店流連了快半個小時,原因是看了很多喜歡的東西但比10元貴不能買,
10元以下的東西雖不多,但還要從中選擇較喜歡的。

我看到兩個孩子比價、思索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到互相討論商量買什麼,這樣的過程才是值得的。

三部曲「150元有多大」,用意是讓孩子了解「等量」的觀念。
當兩個小孩高高興興地吃著用10元買來的「乖乖」和「飛壘口香糖」時,
我拿出了15個10元銅板,跟兩個小孩說,「這些錢可以買15包乖乖或15條飛壘口香糖或你們剛看到的玩具,
可是你們上次跟佳佳出去玩買的是一杯奶茶」,哥哥馬上說:「哇!奶茶好貴喔!」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 

轉至:
一杯奶茶150元的啟示 轉貼 ( 2007/11/05 王鈺棻)
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26885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讓孩子可以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入夏的傍晚,海風吹拂在北海岸的野柳國小操場上,大學一畢業就到野柳國小教書的美術老師張明錫,正帶著一群在海邊長大的小朋友們一起遊玩。

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這群孩子快樂無憂地奔跑著。也許就在同一時間,在距離這裡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台北都會裡,年紀相同的孩子們正在學著各種才藝,但這群遠在海邊的孩子有的,也正是台北小孩所欠缺的。張明錫操著一口宜蘭腔的台灣國語,熱情開朗地說,「他們要的是和自己競爭!人比人氣死人啦!」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具競爭優勢

張明錫的教育方式是一個例子,他很堅持,「我不是說學習或者課業的競爭不重要,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如果說,課業的學習很重要,那生活的學習重不重要呢?」一到假日,就帶著這群學生上山下海、溯溪、開山路的張明錫,以他將近十年的經驗提出看法:「我不是反對學生在成長過程有競爭,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的小孩在接受了所謂的『基礎教育』後,會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我看來,很多小孩在長大後連自己的問題都處理不好,談什麼競爭優勢呢?」

長期以來,社會一直強調所謂競爭力,但對家長而言,要如何才能培養小孩的競爭優勢?難道一定得透過課業競爭或是工作競爭取得優勢?在張明錫的想法裡,在生活裡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才是真正具有優勢的一群。

‧不論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快樂就好

在許多家長心目中,小孩的成就才是他們一輩子的成就。因此,他們窮盡心力,為的就是讓他們的寶貝長成羽翼傲人的孔雀。有些人喜歡孔雀,但也有人不在意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是隻快樂的小鳥,他們都感到很欣慰。

到底要讓小孩長成什麼樣子呢?要餵給小孩什麼樣的養分,才可以讓他未來具有生存能力?能面對不計其數的大小挑戰,不至於被擊倒後就倒地不起?有了自信,是否就有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其他孩子更勇敢,是否就會比較不怕險阻?只要滿腹學問,就可以終身常保優勢?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給孩子「大能力」,讓他們的生命更豐富

要替孩子存入什麼樣的能力,才可以讓他們成為社會銀行裡的「富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認為,「給孩子愈多可以帶著走的知識和能力,孩子就愈有可能成為一位富翁。」要存入這些知識或是能力,需要的是「有心、有方法的家長」,光懂得把小孩送去上明星學校是行不通的。

這些能力也絕不僅止於一般家長所在意的國文、英文、數學等課業能力,而是內化過的人格特質,如自信、責任、毅力等。這也就是美國華盛頓家庭與學校協會〔Home and School Institute〕創辦人暨會長桃樂絲.李奇〔Dorothy Rich〕博士,於著作《Megaskills: Buildi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Age》提出的「大能力」〔Megaskills〕理論。

桃樂絲李奇博士認為,所謂的「大能力」,是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在孩子身上培育成功,她也認為,一個人的大能力是隨時被評等的,這也是所謂「永無止盡的成績單」。

什麼是大能力呢?桃樂絲李奇解釋,所謂的大能力就是指內在的學習動力,其中包括信心、動機、努力、責任、主動、毅力、關懷、團隊合作、常識、解決問題和專注等十一大項。乍看之下,這十一項大能力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桃樂絲博士說,她設計這套大能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每個家庭能做的事,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別弄得太難太長,把它變得很簡單、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讓它既實用又有趣,「因為,許多好事的完成是不需要時間的」。

孩子具備了這些大能力之後,就像加足了油的汽車一樣,能飛快奔馳在人生大道上。

這是成就孩子未來的十一種基本能力,也正是現今社會中家長所應該在意的「優勢存摺」內容。而「大能力」是決定在校及工作成功的價值、態度與行為,也是資訊時代的基本能力。

‧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培養自信心

「大能力」中的第一項能力「自信」,正是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在兒子的優勢存摺裡存放最多的部分。史英一邊抽著菸,若有所思地嘆了一口氣,「許多家長本身的自信心都有問題,當然就不會教出有自信心的小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不難,重要的是要給小孩表現的機會。」

在他的想法裡,許多家長就是看不到小孩的優點,且吝於肯定、不給孩子建立自信的機會,才會養出沒有自信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有什麼立場抱怨自己生出不成材的小孩?」他沉痛地說:「替孩子留一條生路吧!」不過,他也承認,要成為可以替孩子準備優勢存摺的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在他個人的經驗中,因為初為人父,沒有經驗,對他大兒子的管教就比較嚴格,等到家裡有了第二個孩子時,他才學會了放小孩一馬了。

史英很得意地說:「像我的小女兒,雖然當年沒有考上北一女,有些挫敗,但當你培養小孩對自己有充分自信後,她就不會被困難擊倒。」事實證明,史英的小女兒後來也走上社運之路,而且頗為出色。「當年讓陳水扁焦頭爛額的十五號公園抗爭,就是我女兒的傑作呢!」史英說到這裡哈哈大笑,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世新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也認為,台灣的家長不大容易學會對小孩放手,「我一直就覺得很怪,為什麼小孩考試時,家長還要去陪考?」她說到父親成舍我對她和哥哥、姊姊的教育態度,「父親留給我們最多的就是訓練我們『獨立而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會跑的孩子不能強要他飛

成露茜回憶,「父親一直很注意我們小孩子對金錢的態度。他一直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就連零用錢也是。我從國小二年級開始,父親就讓我們自己賺零用錢。他有剪報的習慣,他要我們幫他貼剪報,每貼完一張B4的紙,就給我們一分錢。他幫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本『父親存摺』。每次貼完了剪報,他就把我們所賺的錢登記起來。如果我們想要領錢就跟他說,他也從不會過問我們領錢的理由。」對於成露茜而言,成舍我在他們身上存下的不僅是記憶,還在他們的「存摺」裡留下了可以成就未來解決問題的大能力。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的夫人李美玲,在分享她教育子女的經驗時,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有責任感,而且要懂得面對問題,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李美玲說,兒子當年為了玩耍,到了睡覺時才發現功課沒做完,「你知道,我那時有多掙扎嗎?但我就是不想破壞我的原則,讓他延後睡覺的時間,後來他哭著和我說,『媽媽,我早上五點起來寫作業好不好?』想了想,才答應他。」要給小孩子負責的觀念,父母就必須要堅持原則。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蕙瑛,選擇以自由的方式訓練小孩負責。例如,她的二女兒當年在學業上遭遇挫折時,她勸孩子「心不開,學習就不會進來。」之後,一切也就讓她自己決定要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後來,女兒的功課在高三模擬考的排名成績從八、九百名突飛猛進到八十四名。「她大概想玩這場考試遊戲了吧。」對於蕭蕙瑛而言,她認為,「要讓小孩有成就自我的能力,做家長的首先就要夠了解孩子,一個只會跑的孩子,你硬是要他飛,那當然不可能。」然而,要如何了解孩子呢?蕭蕙瑛有她特別的方法,「雖然我常工作到很晚,但我們都會一起洗澡,很多的知心話都是在那個時候說的,有時都還會在起霧的鏡子上寫字呢!」

‧家長也要邁向專家時代

希望兒女成龍成鳳是許多家長一輩子最大的心願,但要如何才能在子女成就和家長的期待裡,尋求一個平衡點,不致有過大的差距?

身為家長必須面對很殘酷而且也很現實的問題是,台灣只有一個王永慶,只有一個張忠謀、曹興誠,一個班級也只能有一個「第一名」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在課業上出人頭地,那麼,要如何讓他們有信心面對社會的嚴酷挑戰?或許此時的家長應該稍稍退後一步,告訴孩子,「不一定要拿第一,有時,第二名也不錯!」讓孩子有自信、有學習的動機,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或許才是子女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台大社會學教授薛承泰認為,「現在的家長不能只是有心而已了,最重要的是還要有方法。也就是家長也要朝向專家的方向發展。」

「優勢存摺」裡的本金,每對父母存的都不盡相同,但只要把他們的「大能力」存入,經過時間的淬煉,終究會開花結果。當自己的兒女能夠昂首泰然面對社會,面對世界,不畏懼任何的險阻,這本「優勢存摺」裡存入的本金,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廖怡景/文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25547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轉強,人氣回籠,過去半年的股災惡夢看似遠去。然而,學者專家此時卻提醒投資人,必須細細回想這場股災。因為,所有被人性心理所引導而成錯誤決策,必然都在股災現形,看見了,未來才能避得開。股災很痛苦,重新回想更殘忍,但這卻是投資進化的必經之路,一場從輸家變贏家的必要修煉。

出去買午餐的時候,張貴智嚇了一跳:「哇!今天人氣有夠旺。」

張貴智是金鼎證券祕書室主任,辦公室位在台北市敦化南路東帝士大樓地下一樓,進出都得經過金鼎證券總部的營業廳。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他估計,營業廳的人潮至少比過去幾個月多出三到四成。



轉折


漲熱絡、跌冷清的人性廳堂

農曆年後外資匯入,台幣升值,帶動一波台股強勢反彈行情。整個二月不過只有十四個交易日,台股卻有高達一一%的漲幅,單日成交量也從一月底的千億元,快速攀升到一千七百億元左右水準。價量齊揚的表現充分說明:投資人回來了!

張貴智形容,號子裡的氣氛好像在開派對,一群一群的人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或交頭接耳,或高談闊論,眼裡倒映著紅通通的螢幕報價,嘴上談的都是潛力飆股和選後大行情。

營業廳的場景彷彿就是股市眾生的一方縮影。行情走空,營業廳裡的人都不見了,不聽股價不看走勢,不願接受精神折磨;若是一旦行情轉強,人們就忽然顯得精神奕奕、自信滿滿。這或許是人之常情的心理反應,然而,在行為財務學專家的眼裡,這些人之常情的心理反應,卻是造成多數人陷入投資失敗命運的惡性基因。

「心理狀態影響投資行為,投資失敗的原因,九○%以上是來自於『人之常情』的心理!」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也是國內行為財務學的權威學者郭敏華說。

二月二十九日收盤後,台股周線連三紅,量能逐周擴增,搭配外資回流、台幣升值,以及各界預期總統選後對中國政策開放行情,顯然,這是再度踏入股市的好時機。

然而,郭敏華也提醒投資人,與其急躁入市,不如先回頭想想過去半年來股災期間的操作策略與投資行為,「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想過一輪,揪出那個曾經讓你遭受股災重擊的心理問題,這個過程,對於你的投資功力將有極大幫助。」

如果你已走出股災,恭喜你!如果你正打算重回股市,可以,時機不差,但也請你學會股災期間所給你的一堂課,這堂課的重點非關行情判斷的正確或失誤,而是關於所有投資行為的基本核心——投資心理學。或許不能讓你買到飆股短期致富,但絕對是在投資長路上能夠助你趨吉避凶的必修學分。


心魔一:驕傲


對自己判斷太自信,導致隨便投資

「一定要從股災之前開始回想嗎?」廖太太怯怯地問,因為她簡直不敢多想,半年前,她的手上還有千萬元以上現金。

說起廖太太的股海浮沉,真可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她曾經把老公留下來的兩千萬元退休老本,玩到只剩兩百多萬元。「後來遇到一位中實戶,才又賺回一千多萬元。可惜,這位中實戶在去年八月說他不玩了。」

沒有達人老師帶進帶出,廖太太卻也閒不下來,「過去一年多來的經驗告訴我,買股票賺錢是很容易的事啊!」她要自己找明牌,每天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轉到八十台以後的投顧老師節目,「每台都看,覺得這樣才能一網打盡『有人在顧』的股票。」聽一檔、買一檔,雖然也有少數個股小賺出場,但多數持股卻是嚴重套牢,半年下來賠掉八百多萬元。

股市名家李挺生分析,廖太太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多數投資大眾的通病,「隨便買,這是一切錯誤的開始。」他表示,隨便買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人云亦云,聽到明牌就搶進;另一種是衝動行事,看到指數上漲,就急著隨手挑一檔股票一賭運氣。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在你不熟悉這檔股票的情況之下買進的。

因為不熟悉,所以不知道這檔股票接下來的漲或跌究竟是否合理:跌下來是市場錯殺嗎?漲上去是反映基本面或者純屬運氣?無從判斷,於是也就無法掌握停利或停損的適當時機,「簡單地說,當你隨便買之後,對於出場時機的掌握,就只能憑感覺、用猜的。」

李挺生口中的隨便買,其實頗為貼近投資心理學所討論的「過度自信」效應。美國著名財經學家,同時也是《投資心理學》一書的作者約翰.納夫辛格就表示:「人們總會有一種幻覺,認為自己所買的股票一定會強過其他股票。於是造成過度投資,或者過度承擔風險的結果。」

過度自信的心態屬於人之常情。換言之,多數人恐怕都有這樣的問題:容易相信自己的預測,然後,隨便買。


心魔二:不服輸


害怕認輸的心態,造成出盈保虧

不幸的,李挺生說中了廖太太的命運。由於無法掌握適當的出場策略,只能憑感覺操作,因此她又一步步地踏進了第二個人性陷阱。

「一個月前,我終於沒錢再買股票了,想說賣出一點套牢的股票換現金,把記載股票交易的小本子拿出來,算了一下,這才發現手中的套牢股票,竟然多達五十檔。」五十檔套牢股票?她說,當時一度懷疑自己有沒有看錯。

郭敏華解讀,廖太太的第二個錯誤是「出盈保虧」,把小賺的股票都賣掉,而不願處理已經套牢的部位;漸漸的,滿手套牢,心理壓力愈來愈大,也愈來愈不可能理性因應盤勢變化。

「這種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基本人性,人都喜歡追求自尊,討厭承認失敗,賣掉小賺股票實現獲利,能讓人感到快慰;而賣掉賠錢的股票等於承認自己投資失敗,基於人性,多數人會盡量避免。」郭敏華強調,這就是投資心理學所謂的「處分效應」。

根據世新大學針對國內股市投資人的一項調查,大約有五六%的投資人在決定賣出持股時,會優先考慮賣掉賺錢的股票。而在世新大學的另一個調查當中則指出,投資人若回頭自我檢討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五%的受訪者承認,是因為沒有做好停損動作。兩項數據說明,出盈保虧的處分效應是常見的人性心理,同時,也是投資績效的恐怖殺手。

出盈保虧是錯誤的選擇,但是更致命的重傷害,來自於「攤平」的心態。

陳媽媽是一位針灸師,在台北市萬華地區開業多年,如果是在平日上午掛號的客人,大概都知道診間的電視永遠鎖定股市頻道。「有些客人看我在玩股票,就開始報明牌。其中一位客人總是很準,應該說,過去都很準。」

去年年初開始,陳媽媽跟著客人的明牌買股票,嘗到不少甜頭,「就那一次,他叫我買一檔叫作原相的股票,還說是最後上車機會,股價將會飆漲。」她清楚記得,那一天是七月十日,原相股價的最高點,「我插完針就立刻打電話下單,買了兩張,買在五六五元。」


心魔三:活在過去


考慮過去的成本,才會選擇攤平

隔日,原相股價向下急跌,陳媽媽沒有多想,決定再加碼兩張,「好像被催眠一樣,沒有想到會跌,只想到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一旦飆漲,回本的速度更快。」她說出她的加碼邏輯,依循這個邏輯,原相一路下跌,她則一路攤平,不到兩周時間,手中已有二十張原相持股,平均成本五一○元。

結果,原相股價最低跌到一四○元左右。一月下旬,陳媽媽終於受不了資金壓力,而開始陸續停損出場。「每張大約賠掉三十五萬元,二十張,總共差不多賠了七百萬元。可惡的是,那個報牌的傢伙再也沒有來過了。」她憤憤地說。

世新大學做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若你決定買進一檔個股,但在下單之前忽然看到這檔個股的負面消息,你會怎麼做?約有四九%的受訪者表示會暫緩下單。不過,如果是在「已經買進」這檔個股之後才看到負面消息,超過九成的受訪者卻都表示不會將持股賣出。

只因為「已經買進」,持股意願就立刻提高,這就是投資心理學中所謂的「沉沒成本效應」:當下的決策判斷,會受到已經付出的成本所影響。

這種心態反映在投資行為上,最明顯的就是攤平。郭敏華認為,賠錢的股票並非不能加碼買進,但買進的理由必須是「現在這個價位更值得買」,而不是「這樣一來,我的成本就降低許多」。這是兩種思考邏輯,一種是分析未來,一種是受困於過去。「走出過去的框框,才能看到新的可能。」郭敏華說。


心魔四:鴕鳥


不能正視危機,讓你錯失反攻良機

若能擺脫股災期間的陰影,關注未來,那麼,在二月以來的台股強勢反彈當中,投資人不難獲得可觀利潤。

可惜,從融資餘額的變化狀況來看,多數散戶似乎沒有抓準這一波的台幣升值行情。根據交易所資料,一月底,台股融資餘額約在三○一三億元;至二月十九日大盤已經明確展開反彈行情時,融資餘額反倒降低至二九六六億元,顯然散戶未在低檔掌握最佳布局時機。

散戶為何總是慢半拍?美國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喬治.魯文斯坦研究發現,「鴕鳥效應」或許就是其中解答。

所謂鴕鳥效應,意指投資人在行情好的時候,會經常檢視自己的報酬率和投資組合;但當行情走跌時,多數人就對報酬率和手中股價、大盤走勢不聞不問。情況就像營業廳裡的人潮變化一樣。

不看、不想,就能迴避買錯股票、看錯行情的挫折感,然而,這種心態也會令你喪失了調整投資組合的最佳時機,並進一步錯過了行情由空翻多的最佳布局機會。反過來說,若要在股災後段掌握反敗為勝的關鍵,第一要件就是克服鴕鳥心態的人性心理,就像蘇紀五先生一樣。

曾在上市公司與國際知名科技企業擔任行銷主管的蘇紀五,退休五年,如今是專業的股票投資人。談起股票投資,他說:「股票玩了三十幾年,沒有受過重傷,直到去年,差點晚節不保。」

「去年八月,我挑了一檔本益比偏低的電子股所羅門。」因為本益比低,所以即使股價一路下跌,他也不以為意,後來才發現,原來所羅門的低本益比是來自於業外收益,而非本業。恍然大悟時,所羅門股價已經腰斬,這是蘇紀五數十年來第一次嘗到重傷的感覺。

但相較於一般散戶在重傷之後選擇退出市場,蘇紀五的作法恰恰相反,「要認輸,但也要想辦法贏回來啊!」細細思考後,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三個觀察重點:政府發布利多政策、成交量急縮、融資斷頭令萬箭齊發。「我告訴自己,當這三個現象都出現時,就是進場時機。」

此外,蘇紀五因看好兩岸政策開放行情,寫下了幾檔開放概念股的候選名單:味全、台肥、中華電、國泰金、鳳凰。

雖然不再進出,但蘇紀五卻仍隨時關心台股籌碼面與消息面的變化。去年十二月中旬,大盤一度連續急跌,融資斷頭殺出後,成交量快速萎縮至千億元以下,市場氣氛冷到冰點,而也就在當月下旬期間,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擬開放大陸客來台貸款購置房地產。


教訓一:克己


克服人性,從確定投資理由開始

「進場的訊號出現了,我開始買進預設的股票。」各檔股票表現都能符合預期,而鳳凰的股價表現則是超出預期,「大概五十元買的,漲到八十幾元,獲利出場。」

「其實,投資的真理就是這麼簡單。」李挺生十分認同蘇紀五的作法,他強調,買股票,最重要的是找到投資的理由,這個理由包括了大方向的判斷,選股的邏輯,還有個股投資價值的分析。「如果寫不出具體的理由,只是沒有依據地認為會漲,那麼,就是在猜測,就會隨便買,開始走入投資失敗的道路。」

就像前面說的,錯誤的根源就在於過度自信心態之下的隨便買,一方面讓自己陷入持股過多的風險,同時也沒有足可憑藉的後續操作依據,進出動作只能憑感覺。這時,人性心理的弱點就會趁虛而入,讓你出盈保虧,滿手套牢股票,甚至引導你一路向下攤平,陷入慘賠深淵,到最後,讓你失去面對大盤的勇氣,也錯失了反敗為勝的契機。

這是一條由人性心理法則鋪成的投資流程,也是一條輸家之路。

那麼,贏家之路是什麼?「克服人性。而克服人性的首要條件,就是讓自己的投資理由具體化。」李挺生建議,投資之前一定要找到買股票的理由,分析它的風險點,然後別的不管,消息不必多聽,只要緊緊追蹤這些理由和風險點是否出現,以此作為買進和賣出的依據。


教訓二:堅持


始終如一,執行自己的邏輯

李挺生強調,他看過各種股市獲利術,共通點就是「堅持自己的理由」,看線型買進,就不管消息面和基本面,只看線型決定是否賣出,看指數買的就要看指數賣、看業績買的就要看業績賣。

相對的,賠錢的投資人往往也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總會忘記買進的理由,於是,理由已經不存在了,也還續抱不賣;要不然,理由明明還在,卻又聽到一些消息就急著賣。」他比喻:「你聽了呂宗耀的選股邏輯而進場,但又聽到葛林史班唱衰全球經濟而急著賣出。兩個人的說法都有理,但你的操作卻是大錯特錯,呂宗耀研究個股基本面,葛林史班是看全球總體經濟,出發點不同啊!」

獲選美國《商業周刊》最佳商業書籍的《魔球投資學》作者麥可.莫布新對投資人的建議,則比李挺生更加具象化,「每天都拿一張白紙,寫下你對手中持股的價位預期和停損點,以此作進出參考。」

郭敏華的建議則是融合前面二者。她認為,投資人必須先思考自己的投資風格,以此確定自己適合的選股邏輯和操作原則;再拿出白紙,寫下你的投資理由、最擔心的風險、股價停損點等等。每當你想賣掉賺錢股票時,就看看買進的理由是否變化;要續抱或攤平套牢股票時,也拿出紙來,看看還有沒有續抱的理由。

「只要是人,就有人性,當你克服人性心理的弱點之後,才能走向贏家之路。」郭敏華說


二月漲幅排名全球第2!

利空出盡加上投資人對於選後對中國政策開放
的想像,二月台股漲幅衝上全球第二名。

二月全球股市漲幅前5名

排名 股市 二月(%) 年初(%)
1 南 非    12.29        5.93
2 台 灣      11.86        -1.1
3 俄羅斯        8.23      -9.89
4 泰 國        7.85      -1.44
5 巴 西        6.72      -0.62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投資人情緒總受大盤牽著走

行情走多時情緒興奮、行情走空時情緒降溫,投資人情緒波動的狀態
符合人之常情,卻也顯示了多數投資人無法克服人性心理的問題。


█投資人最大的人性弱點

處分效應 害怕失敗造成出盈保虧
害怕承認失敗的心理,令多數人會先把賺錢的股票賣出,
保留套牢股,造成出盈保虧的持股壓力。
當你考慮賣出手中的股票時,是否優先考慮賣掉獲利股票,而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
是57.2 否 26.8 其他 16.0

你認為,投資賠錢的主要原因為何?
未執行停損45 大盤行情不佳15.5 投資知識不足17.1 其他22.4
沉沒成本 考慮過去造成向下攤平

不願意浪費過去已經付出的成本,這種心態容易造成投資人
陷入無止境的向下攤平,加重受傷程度。
當你決定要買某檔股票,卻看到該檔個股出現負面報導。請問你原先要買進的決策會不會改變?
暫緩買進48.5 決策不變51.5

若你已經買進某檔個股,卻看到該檔股票出現負面報導。請問你會繼續持有這檔個股嗎?
繼續持有94.5 立刻賣出 5.6

鴕鳥效應
逃避錯誤將錯失良機
對於因為自己錯誤判斷所造成的後果,人們往往會「眼不見為淨」,不願再碰以前做錯的股票,套牢時,也會降低繼續看盤的意願,導致行情反轉時錯失進場良機。
在考慮買進股票時,你會不會較願意買進上次讓你賺錢的股票,而不願意買進上次讓你賠錢的股票?
會71.6 不會12.7 其他15.7



轉至http://www.yongbulao.com/read.php?tid=23913
今周刊撰文:楊紹華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神巴菲特




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主席,股神巴菲特在每年公布公司業績的時候,總要給股東寫一封信。巴菲特在信中會談到公司的業績、展望前景並且闡述自己的投資藝術,因此,每年的“致股東信”都會引起全球商界、投資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我們把股神今年致股東信的亮點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希望能對中國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有所助益:

關於中國石油
2002 和03年,伯克希爾以4.88億美元購入中國石油(PetroChina)1.3%的股份。按這個價格計算,中石油的市值約為370億美元。而在去年下半 年,中石油的市值漲到了2,750億美元,我們認為這個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當,所以我們將手中的股票以40億美元全部賣出。

另:由於出售中石油帶來了投資收益,我們支付了12億美元的稅。這個金額相當於整個美國政府運作4個小時的所有支出,包括國防、社會保障…….等等。

關於美國房地產市場
你 可能記得2003年的時候,硅谷很流行一個車貼:“神啊,救救我吧,再給一個泡沫吧”。很不幸,這個願望很快就成真了: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認為房價會永遠上 漲。這種看法令貸款機構無視買房人的實際經濟狀況隨意放貸,認為房價的上漲會解決一切問題。而今天,美國正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隨著房價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錯誤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不穿褲子就下水了。對於美國最大的一些金融機構,我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關於投資者對股市的期望
先 做個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指望你本世紀的股市年收益率達到10%,而你的收益中,2%來自分紅,8%來自股價上漲,那麼你就是在假設道瓊斯指數在2100 年達到24,000,000點(目前是13,000點)。如果你的財務顧問向你保証每年兩位數的股市收益率,你可以和他講講這個題目。很多所謂的專家、大 師都是牛皮大王。當你被他們的夸夸其談騙得頭腦發熱,就是他們填滿自己腰包的時候。

關於主權財富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 最近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他們在大量地購入美國公司的股份,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這種局面是美國人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外國政府在策劃什麼陰謀。巨額的貿易逆差 才是外國政府大量投資美國的原因。當美國每天向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輸出20億美元的時候,他們必須要把這些錢投到一個地方。他們選擇了美國股票,而不是國 債,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

美元的走弱不是歐佩克和中國的錯。其他的發達國家和美國一樣,也依賴石油進口,也在和中國的產品進行競爭。美國應該完善其貿易政策,而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者保護某個行業。美國也不應該採取可能引發報復的行動,那樣只會減少美國的出口,損害到真正的自由貿易。

一個小笑話
在本屆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中,我聽到的最有趣的故事講的是羅姆尼(Mitt Romney),他問自己的妻子安妮:“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在你最狂野的夢裡,是不是也沒想到我會競選美國總統?”安妮回答說,“親愛的,我的最狂野的夢裡沒有你。”

在我們1967年第一次涉足財險和意外險業務的時候,我的最狂野的夢裡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成就。

關於生活和工作
我和我的好搭檔查理今年一個84歲,一個77歲。我們生於美國,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家庭和睦幸福,身體健康。許多人對社會的貢獻和我們一樣多,甚至更多。但是由於我們具備一些所謂“商業基因”,因此獲得了與自己的貢獻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

另外,我們一直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許多有才華、有激情的人幫助。我們每天都是激情四溢,踩著舞步上班去的。

股神在信中還談到了他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他的繼承人問題衍生金融工具他犯下的錯誤以及公司的保險業務。英文好的讀者可以點擊本文標題下的“英”切換到英文的節選,或點擊下載英文全文。也歡迎讀者將股神信中提到的其他要點翻譯成中文發表在評論中。

股神巴菲特08年致股東信要點



歡迎引用以上這篇文章。記得標示這篇文章的出處與作者(楚狂人)並提供原文的超連結就行了。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逛到的MISSLULU'S的BLOG,文章精闢,是位高手
便引用了MISSLULU'S大大的文章:如下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台股今天的出量下跌是起跌還是另一波佈局點? 簡單的從個人觀察名單中的類別聊起
權值股..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下跌,有很多績優權值股甚至是跌停或破了前次的低點
從這裡推測今天先跑的應該是外資/投信/自營等法人
法人從國際盤的變化砍台股是正常反應的事,只是績優指標股都砍到破底, 就不是件好事,像聯發科
轉機股 大概有5分之1漲..其它下跌,標準的弱勢族群.
績優股 大概是4分之1漲
值得玩味的反而是..本益比虛胖超過30倍的個股,反而有一半上漲也就是說類股今天漲的..大部份都是理智投資人不敢買的個股
為什麼這些本益比那麼高的個股..可以繼續漲?我不是作手,當然沒有正確答案但是從這些小地方看起,盤勢的體質還真是不健康,俗稱國之將亡必有妖魔鬼怪

別以為妖魔鬼怪可以撐住這個盤,只要績優/權值股持續下殺,大盤看起來是準備要推進加護病房了話說回來,今天外豬把台/韓二國列為受次貸影響最深的亞洲國家,結果今天韓股拉了尾盤,收紅看不懂了吧...沒關係大家有的是時間看這場戲這段時間,不賠錢就是賺囉
前幾天非凡新聞一直在行銷給你,因為傳產今年爆賺,員工領了一堆年終, 外加電子今年穫利普遍不錯,年終也不少,這是資金行情的首部曲,先告訴你, 最近會有一堆人領一堆錢然後就再催眠你,這堆人領的這堆錢都會投入股市,等這個降息反應完畢, 台面上的有心人..就要來炒資金行情至於有沒有辦法把大盤拉起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不會買股票,不管它漲的多美妙這個盤先看明年q2初落底,這段時間就修身養性看看大盤怎麼表演

PS:基於短線個人測不準定律,大盤在8500是高是低,我也不知道況且後面還有個資金行情+所謂的選舉行情就更測不準為什麼要等明年q2初再考慮進場,簡單一句話因為我不懂技術分析,但是財報勉強可以看懂一些現在是財報空窗期,個股只要有人炒就會漲等到真正的穫利出來...再來買股票還來得及



引用至MISS LULU'S投資異想世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邊去看看喔,能學到不少東西喔!!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代人越來越活的的太長,卻又退的太早,錢又更少!!

是否有人想過未來的你我,活超過90歲機會有多大,

目前的台彎人平均餘命,男性為74.6歲,女性是80.8歲,

而在過去20年,它正以每5年多1歲的速度在增加,

合理推估未來到2051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將會增加到

男性為81.5歲,女性是88.5歲,拜目前的醫療科技進步所賜,

活到90歲以上的機率將會超過70%(資料來源:NBER),

而這就是長壽風險,活的太老,但儲蓄的太少,又退休的太早,

以及退休金花的太快或是準備不足!!!



目前的5.6年級生有超過4成的人認為自己活不過70歲,

完全沒有意識到長壽的年代已經來臨,而又超過5成以上

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在51-60歲左右退休,那這樣要多少

的退休金才夠用呢?有30%的人認為1000-2000萬就夠了,

有15%人認為500-1000萬就夠,另有13%的人認為退休金

要5000萬以上才夠用,顯然很多人都未考慮到通貨膨脹,

明顯的低估了退休後的生活費,認為每個月花費2-3萬就足夠了!!!

講到這,大家想必都了解到準備退休金的重要性了,但很遺憾的

有超過五成的人還沒開始準備,即使有準備的人,其中一半人的進度

只有二成,而其中四年級生退休在即,卻還有將近40%的人進度是0!!!
(以上資料來源:今週刊上班族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



在YAHOO新聞裡更有一篇報導長壽老人(賴著不走)最少要存夠2000萬

而一個未來將長達3-40年的退休生活,真的需要及早規劃,退休金夠用,

生活方式也要準備,才不致度日如年!!!!要多少退休金才夠,

主觀的還是取決於人退休的生活方式安排,而年輕人更應該趁年輕努力增加收入

才有條件規劃未來,讓時間的複利累積效果站在自己這一邊,才有辦法

可以比別人更早享受退休理財的甜美果實!!!而為了避免退休金準備不足,

退休計畫達成機率最好有八成,才不會讓晚年生活陷入了沒錢可花的困境!!!





日本可堪稱全世界人口最長壽的國家,全世界的人都在向日本取經,

了解長壽之道,但是在醫療,年金,福利,等制度都仍有不足的情況下,

一般人求神拜佛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但在日本的奈良斑鳩町的吉田寺,

許多老人卻祈求佛祖讓自己[猝死],快快了結,不要帶給家人困擾!!!!

所以要將降退休長壽風險的對策之一,就是屆滿推休年齡後仍持續工作,

即使薪水不高,有進帳就有助於改善現金流量!!

最重要的是退休後生活,你開始計畫執行了嗎?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話說本期今周刊標題是"贏在理財力"

何為 "理財力"  ,簡單的說也就是等於你的理財IQ

又根據他們的獨家披露 ,目前全台首次理財IQ大調查發現

台灣年輕人財經素養只有56分! 是不是覺得訝異

現在年輕人不是都很懂得理財了(至少比起以前來說是)

那又怎麼會這麼低呢? 而他們所定義的年輕人是針對

高中職與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 所以我在尚未閱讀文章內容前

馬上先對自己進行了所謂的理財IQ測驗

而測驗完發現自己的分數為100分,題目不難也很多跟生活知識有關

但高達滿分的格主是不是早已經透過高"理財力"賺了很多錢了呢?

很抱歉的是,沒有!!  因為投資永遠是存在著風險的 

當然有充分的理財知識相對的也能幫自己規避掉一些風險

一但風險係數降低,投資成功的機率也會相對的提升!!

而週刊裡面提到的幾個例子,其實也不外乎是老生常談的那幾點

不過再次複習提醒自己,也是個不錯的做法

以下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幾點:

1.風險控管,適時停利 (讓自己能保持獲利狀態降低風險)     

2.用自有資金投資,決不擴張信用 (把損失掌控在自己能接受範圍而不受貪婪的影響)

3.耐心等待,在對的時機進場 (等待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心性,對的時機進場更能相對的降低風險)

4.善用專家提供資訊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有效收資訊彙整,更能幫助自己解析現況)

5.用功用功,學會自行研判市場(唯有把基礎打穩,個人資產才有機會增加)

累積理財IQ是一個不能停的進階學習過程

因為唯有不多的增加自己的理財IQ ,才能幫助自己做出對的投資理財決策

不斷累積的的獨立財經判斷力,才能逐步達到自己財富自由的目標

而你的"理財力"足夠嗎? 不妨去閱讀本期今週刊

對自己進行一下理財IQ的測驗吧!!!



本文內容部分摘要轉載NO.568期今週刊 (有興趣讀者請購至原版閱讀)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最新這一期的商周主題:

內容首先以最新公佈的九月消費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

竟然高達了
3.08%來點醒大家而超過3%(CPI)年增率

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簡單的說如果你現在擁有100萬的現金

而你只是把它收藏著什麼都不做的話那麼30年就會只剩40多萬元

的價值
,因為通膨正在吃掉你的財富。再舉另一個例子,以通膨3%來計算

30年後你想過現在每月3萬元的生活水準,那麼30年後你需要7萬3千元

才能達到相同的水準。

 

根據主計處統計,在270個國人的主要花費項目中,總計已經有198項產品已漲價。

前陣子遠傳的廣告裡。記者問處長,請問還有什麼沒漲的。』,處長(微笑)回有的

,你的薪水沒有漲。
』大家應該對這個廣告都相當熟悉,因為它既幽默又諷刺的點出了

目前的通膨現況。在現在物價高漲的M行社會,大家一直在努力的學習賺更多的錢的

開源〉階段,不外乎是兼職、投資、爭取加薪,卻很少人意識到〈節流〉階段,

別忘了開源節流連在一起
才能發揮最大功效的。而節流要怎麼做,

首先要先正視你所花掉的每一塊錢,是的你沒有看錯,
就是這麼微小的一塊錢。

因為有錢人可是連一塊錢都要管理的,如何運用那一塊錢在未來賺更多的錢,

或是如何在花一塊錢的時候,能達要3塊錢甚至10塊錢的效果。因為價格是你付出的,

但是價值才是你得到的。

 

我想大多數的人對於一塊錢掉在地上應該連彎腰去撿的動力都沒有吧。

單位太小無法讓你深刻體會,
那麼我們放大倍數來看看,100元應該能稍微讓你正視一下了吧。

100元有什麼用?我想你正這樣懷疑著。
100元在有錢人的眼中可是有著巨大的威力,

反而窮人卻看不起這100元。之前在網路上有篇很有趣的文章被大家轉載,

內容是這樣的假如你每天省下一杯150元的咖啡或是少搭一趟計程車,把這筆錢省下來

固定每月投資基金5000元,假設年報酬率10%,這樣每天的一筆小錢,

30年後它就能讓你成為千萬富翁
這樣類似的故事大家都看過很多,

但實際去執行的人少,因為我們沒有養成管理金錢的習慣。珍惜100元的力量,

甚至是一塊錢,王永慶說過:『你存下來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

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當你養成了儲蓄未來財的概念,甚至駕馭錢能做到精打細算。

我相信『管理金錢,反而會增加你的自由』。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