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只有在中年時具備所有保持智慧所需的五種感官。 -- 作家:艾倫
  • 邁入中年我不再吃搖頭丸了,我只要很快的站起身來就可以得到同樣效果。-- 作家:凱茲

 

我不知道你,我覺得自己非得做些改變的時候大約在四十歲左右。。。。哦,對了,忘了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現年五十一歲,退休至今六年,學經歷沒什麼驚人之處,和大多數人一樣,求學階段很少考慮性向志趣這些東西,考大學按分數填志願上了一個自己興趣不高的科系。勉強畢業服完兵役二十三歲進入職場,一家公司一待二十二年拍屁股走人,其中有七年外調澳洲和中國大陸,總體說來算得上順遂,沒有經過太多風浪,但和一般人相比時間短很多。

 

講回重點,我四十歲時發生了什麼事?那時已工作將近二十年,即使升職加薪樣樣不缺,心裡依然莫名其妙升起一股聲音:人生就這樣了嗎?年少時曾有過的興趣抱負怎麼辦?原以為只是自己腦袋出毛病,後來看書才知道許多這個年齡層的人都有類似困惑,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此之前生活雖然辛苦,但總歸是一路向上,有一天突然發現人生過半,從此只能面對下坡,因而沮喪焦躁,心煩意亂,也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的現像不止呈現在心裡,更在身體。年輕力壯不知累為何物,菸酒應酬,熬夜加班樣樣來,似乎也沒遭受到懲罰。四十就像魔術數字,體檢報告出來,這也高,那也高,以前怎麼吃都不胖,被譏為浪費糧食,現在美食當前,如臨大敵,卻好像連喝水都長肉。最打擊民心士氣的還不是體檢報告,而是一夜之間驚覺頭頂出現白髮(或掉髮),看書看報得保持一段距離才能看得清楚,青春的小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向我們訴說它即將一去不復返。

 

這個階段,期望改變的想法很容易被視為“飽暖思淫欲”,因為通常處在事業快速上升期,生產力旺盛又不像沒經驗的毛頭小伙亂衝亂撞。好不容易家庭事業都打下一定基礎,忽然聽見來自內心那股不滿抱怨的聲音,一開始只當是一成不變日子過久了,想嘗試點新鮮刺激,許多感情外遇事件發生在這個年齡不是沒有道理,但尋求刺激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更是在為越來越偏離真實自我的生活尋找突破口。

 

其實人們最想要改變的是工作,因為佔據最多的時間精力,許多其他看似不相關的像是家庭,健康,交友,精神等等問題都跟工作脫不了關係,是癥結中的癥結。但人們最不願或不敢改的也是工作,不像剛入社會時,血氣方剛,不爽就跳槽沒什麼了不起,這時再來轉換跑道,甚至徹底走開,牽連太廣,茲事體大。

 

有人用“金手銬的歲月”形容工作上想變卻不敢變的狀態。這時在企業工作的人,年資,經歷,職位,待遇等等都累積到一定程度,跳槽就算薪水不減,卻需要犧牲別的東西。許多組織提供員工福利隨年資加碼,有點類似複利效果,越到後來,增加越快,反過來看,越到後來離開,犧牲反而越大。經常可以見到有些接近退休年齡的人想盡方法待下來,他們的著眼點經常不是薪水,而是隨年資而來包含退休金在內的其他福利,這就是被金子打造的手銬緊緊束縛的原因。

 

最可怕的是因此完全失去自省能力,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 Redemption)裡的情節一樣,犯人被關久了形成“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無法面對自由生活,不想或不敢離開監獄。職場中,有許多自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其實是已經被功利社會體制化的人。大前研一把三十五到五十歲之間在大企業工作稱作“魔之十五年”,除了極少數能攀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之外,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上班族都只是努力維持現狀,消磨志氣,說法雖然殘酷,但的確一定程度反應現實。

 

在我退休的前幾年基本就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倒不是說工作本身變得一無是處,難以忍受,更多的是自己的期望變了,變的在生活上要求比以前更多平衡,在工作上要求更能發揮自身長才,而對不擅長但必須要做的部分越發感到不耐。但一切哪能盡如人意,這時支撐我每天早上從床上跳起準時上班的最大動力就是薪水和年資,而阻止我沒有更早當機立斷做出改變的因素同樣是薪水和年資。

 

日子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曾幾何時,忙碌的生活逐漸失去為之打拼的意義,和工作相關的學習,成長,成就感等等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激動人心,朝九晚五的歲月食之無味,棄之又沒有足夠勇氣智慧,甚至有一段時間有賴在職場每領一個月薪水就多賺一個月的無奈感受。職業生涯的前二十年我不斷告訴自己:等到什麼什麼時候,就可以怎樣怎樣!可是現在冥冥中卻有另一個聲音告訴我:你如果再不怎樣怎樣的話,另一個二十年很快就會過去,而什麼什麼永遠也不會發生!

 

轉至老黑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ec90801013jf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hi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